州大营,丹、卫、平三州的守军,迅速往边关三州靠拢。
骑术最好的穆驰衣则带着安国公的手令和虎符,领一队轻骑,快速通过绝云关往秦凤路借兵。从燕州到凤州有将近七百里,其中一半是山路,但安国公要求穆驰衣在五日内必须回来。
五日,来回一千四百里,七百多里的山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穆驰衣一口应了下来,当天就带人出发了。
紧急军情进京的时候,刚好赶上早朝,李相和谢相在朝上正为了户部尚书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
何文茂被定了死罪,秋后问斩,已无翻案可能。户部尚书空缺,一个二品实权位置,自然是各派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选择抱团的谢相和顾大学士自然是有商有量,他们两个目前利益一致,因此磋商还算顺利,两人商量之后,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是顾大学士的学生,现任大理寺卿,另一位则是现任兵部侍郎蒋文斌。
这两位是顾大学士和谢相精心商量出来的人选,两人都在何文茂一案中有功,推举也算有理有据。顾大学士和谢相已经商量好了,无论皇上属意那一位都可以,只要是自己人都好说,利益总能平衡。
两人达成共识,若是蒋文斌做了户部尚书,就让顾三去兵部,做侍郎,而若是皇上选了大理寺卿,则让谢常静入大理寺。无论怎样都可以,就是不能让仪王一派占了便宜,户部要拿到手,兵部也得牢牢守住。
仪王和李相又不傻,谢相当朝上疏,提出户部尚书的继任人选之后,郑瑾立刻明白了,眼下不仅仅是谢相已经倒向了郑瑾,甚至连顾大学士都已经选了信王。
局势对于郑瑾来说,极为不利,因此他立刻授意李相,推举一个合适的人选。为了保险起见,李相并未推举背景不错,但能力庸碌的温承平,而是在李系官员中,选了一位政绩十分亮眼,为人也踏实的实干派官员,这位从四品谏议大夫风格与蒋文斌相似,履历却比蒋文斌好看许多,也颇具竞争优势。
仪王和信王两派都对于这个职位志在必得,寸步不让,接连几日都争执不休。
当然了,新任户部尚书人选,皇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属意的人选不是别人,正是蒋文斌。其一,因为蒋文斌是个务实派官员,能力不错,在兵部多年没有错漏。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蒋文斌与安国公府关系不错,又有在兵部任职多年的经历,曾经作为钦差去北境劳军,对于北境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眼下北境局势微妙,但朝中涉及军事方面的拨款却屡屡阻力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