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时,某地。
一名中年文士跪坐案前,正悠闲的闭目品茗。
“子纲,此些便是小儿拙作。”与他对坐的文士手捧着一捆竹简,献宝似的呈放案上。
“呼~~着实好茶!处道兄诚不欺我!”中年文士却对案上的竹简视而不见,反倒是一本正经的谈论起茶道来。
那个被他唤作“处道”的文士只得一边赔笑,一边附和。
直到整壶香茗见底,子纲才一脸意犹未尽的放下茶盏,慢条斯理的伸手拾起一束竹简,飞快的阅览起来。
“子纲,小儿学业可还当得?”处道在一旁眼巴巴的等着子纲的评价。
子纲放下手中竹简,又沉默半晌,终才开口,却是反问:“处道兄,你我师出同门,有话但请明言。”
“你我一同从韩师学习《易经》和《尚书》后,子纲又从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左氏春秋》,学识声名日渐显隆。衡儿正是求学年纪,我思忖着该为他寻一名师……”
果然,千方百计,几次三番“邀请”我来临江,真的为了阿衡拜师,子纲心中苦笑。
“处道”姓雷,名肃,字处道,是此间县令。
与雷肃对坐之人,是数年前与他一同拜师博士韩宗时的师弟,张纮,张子纲。
雷肃中年才方得一子,取名雷衡,现年十六岁,一直由雷肃亲自教导。
“子纲,师兄确有将衡儿托付与你之意,我实不愿他窝在这里,既蹉跎时日,又平白受气!”雷肃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只是巴蜀鲜有大儒……”
“师兄何不继续亲身教导?”
“师弟才学胜我十倍,衡儿对你推崇备至。今次恰逢你千里赴会,不正是师徒缘分么?”
我怎么来的,你还好意思说。张纮白了雷肃一眼。上一次,说是寻得佳作孤本,邀我品鉴。这一次,又是上好香茗,缺席抱憾。同窗数年,你不会只顾拿捏我的短处吧。
罢了,罢了,看在你昔日援护情分上,若阿衡一心向学,就权且收下吧。
雷肃见张纮只是沉默,赶紧又拣起一束竹简,摊到张纮眼下,进一步推荐道:“衡儿打小聪颖勤奋,你看这些手抄,其行文,其笔法……”
“这束……”
“还有这束……”
“好啦好啦,处道兄……”张纮只觉手臂酸沉,雷肃竟将一捆竹简全抱到了自己手上,张纮只得苦笑着将竹简又放回案上。
“若阿衡果真一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