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擦干眼睛站起身来,也顺手把亲爱的老爸,她的守护神拉了起来。
父女俩偎依着,又有说有笑的向岸边的老解放走去。
“再见了长江,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英花启动汽车,沿着江边的公路行驶10分钟后,转入了北去的国道,向下一个目标淮河沿岸的皖北、苏北进发了。
这是一个皖西北地区和河南交接的偏远小县,淮河从境内横穿而过。
散布于冲积平原上和淮河两岸一些连绵起伏的低海拔小山多为石灰岩结构,也为当地生石灰和水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改革开放十几年的时间,村办、乡办、县办的大小采石场、石灰厂、水泥厂蓬勃发展,一度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这个产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同时,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
外地人一到此处,就觉得这里的空气和别处不一样了。
常年干旱少雨产生的漫天灰尘和生石灰刺鼻的粉尘、水泥厂无数个大烟囱里冒出来的烧煤的黑烟融为一体,造成了让人窒息的空气污染。
就连路边的树叶、田野上的麦苗都常年挂着一片灰蒙蒙的颜色,从来就没有清爽的时候。
二十年后,在国家“不要金山银山,只要绿树青山”的伟大号召下,环保利箭的春风终于刮到了这片土地。
一夜之间,数百家环保不达标的大小企业全部关张。
但是一个产业链的长期发展带来的环境灾难,被污染的空气、土壤、地下水,已经对几代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可怕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无法逆转的。
英花父女到来的时候,正是那个以大烟囱的多少来衡量经济繁荣程度的年代。
在旅店安顿好后,他俩照例去了当地的政府大院,查询这个地区水泥厂家的名录。
当然太小的作坊他们也是看不上的,至少也是年产量一万吨以上大中型厂家。
接待他俩的是一个刘姓的中年科长,他像看到救星一样的喜出望外。
去年县里上马的淮河水泥厂由他分管,这家单位的李厂长当了半辈子公社书记。
快退休的年纪了让他去管理这样的中型企业,职称上是提高了一级,由副科级转为正科级,但也算为难他了。
好在这个李厂长的干劲还不错,把当年农业学大寨,大炼钢铁的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