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郑国渠的建设本身对秦国利大於弊,但其企图疲弊秦国的意图,郤引起秦国本土大臣的警觉,认為山东六国出身的客卿根本不值得信任,在他们的怂恿下,嬴政颁布「逐客令」,驱逐一切出身六国的客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颁布「逐客令」的时间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正值吕不韦因嫪毐之乱被罢免的时间,因此「逐客令」很有可能针对的是「养士三千」的相国吕不韦,以削弱吕不韦的势力。
吕不韦的门客之一,出身自楚国上蔡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為了避免被逐的命运,李斯主动向嬴政上书,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书」,内容大致如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李斯《諌逐客书》节录。
韩非出身韩国公族,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都是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觉才学不如韩非,他们都信奉「性恶论」,认為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环境左右。
自商鞅变法后使秦国强大后。秦国的统治阶级便相当重视法家思想,并用之作為治国方针。另一方面,韩非自荀子处学成归来后,多次上书韩王。但不為所用,於是写下《五蠹》、《孤愤》、《显学》、《难言》等著作。
韩非的著作流传到秦国后,嬴政相当欣赏其所阐述的治国思想,当从李斯口中得知作者為韩非后,即以战争作要胁。逼韩王命韩非出使秦国。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韩非出使秦国,受到嬴政的欣赏,準备加以重用,李斯与姚贾怕嬴政重用韩非,私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既然不能為嬴政所用,那就是一个祸患。劝嬴政把韩非禁錮在云阳,嬴政深以為然。
不过李姚两人害怕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