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团体有矛盾。
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歷史。
1933年,鲁迅写了《為了忘却的纪念》凭弔柔石、胡也频等被国民党捕杀的五位「左联」成员。
中共宣传部长李立三写信给鲁迅希望他用真名骂蒋介石,鲁迅拒绝说:「文章很容易写..但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
1936年,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在上海上万民眾自发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民眾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
第一次从万国殯仪馆啟灵时的抬棺人共12人,分為左右两排,最前面的两个是巴金、鹿地亙。后面依次為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田军)、黎烈文。葬於上海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著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復,主张宽容的人。」
关於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杂文、散文、诗歌等。
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著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创作起家。
1918年在《新青年》杂誌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后来编入《吶喊》、《彷徨》两个短篇集,分别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著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结集為《故事新编》。
鲁迅的数量不多,但意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