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汤恩比一章─
汤恩比出生於伦敦,小的时候被送入贵族的寄读学校,曾经就读温彻斯特学院,二十三岁从牛津大学毕业,专长古代史,后来又到希腊雅典的英国考古学院学习,他是要被训练成為歷史学家。
祖父是约瑟汤恩比是英国第一个耳鼻喉专科医生,且是有名的慈善家,终生致力改善工业革命以来產业工人的工作环境。
母亲是一位歷史学家,母亲对歷史的兴趣,激励了他的求知慾望,在其早期的歷史学习中,也同我们一样厌恶背年代时间表和重要人物的生卒年龄,但他却是有兴趣探索未知的歷史世界。
恩恩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在英国情报局工作,1919年他也成為巴黎和谈的一位代表。
大战中他亲眼目睹失去很多的朋友,他发现这种苦难在有人类歷史產生以来屡屡出现,这使他想从不同文明歷史演进的研究中,寻找到人类相互认识的知识和方法,这种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促使他长期不懈的研究工作。
他在后来的希腊史的教学中,发现古典希腊的歷史与现代西方歷史演进有其共同性,这啟发他用广大的视角,将人类歷史按“文明”作為研究单位。
他给“埃及文明”、“叙利亚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还有一些灭亡的文明,总共有三十一种文明的模式,以这三十一种文明為样本来研究歷史的演进与过程。
这三十一种文明社会,大半已经死亡,现存的仅基督教,东正教及其支系俄罗斯、伊斯兰、印度、中国及其支系日本与朝鲜,及其他三个滞固文明。
除基督教文明外,其餘都正在解体当中。就连基督教文明,今天也呈现衰退的徵兆。
文化是什麼?文明与文化常常有人不能分清楚,文明常是指国家的建筑、经济与军事的层次。而文化是文学心灵的的描述,语言的表达,哲学的意义..。
另外有人常把文明与文化混合使用,简单来说:文化或文明就是人类求生存、求壮大的工具。
文明若不能接受挑战。文化跟不上时代脚步,国家必然被人超越,或被灭亡而另一个朝代就来取代它,教会也一样若不能接受时代的挑战,很可能教会会关门大吉。
汤恩比的史学思想具有浓厚的「歷史哲学」味道。他也了解到:一成不变的确定「史实」并不存在,即使是最為忠实的史料,其中也难免带有各种观点、意见,甚至於偏见。
这也是后现代主义不断否认客观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