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加富尔的宝贝女儿给王枫做了情人,而王枫与法国正处于蜜月期,这个面子还要要给的,因此由法国驻上海领事敏体尼特意找到联军打了招呼,但条件是,在战争结束之前,高炉只能维持闷炉保温运转,不得向外运出一块钢材。
联军虽然占领了长江下游,但暂时没有大的动静。因为清军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下,并不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僧格林沁。都不是鲁莽之辈,一旦一方发起全面进攻,另一方必将侧应,但问题是,俄军的意外被歼打乱了他们布署,就相当于三把尖刀被折断了一把。
相反的。民盟军占领荆襄之后,等同于由原来的苏北鲁南两把尖刀变成了三把,对豫东皖北的淮军湘军形成了钳制态势,一举夺取了战略上的制高点,假如清军对鲁南苏北发起进攻的话,荆襄的民盟军必然会择机出击。
由襄阳到信阳约两百四十公里,由南阳到信阳约两百公里,距离都很近,如果民盟军由荆襄出兵,三两日可以兵临信阳城下,俄军五万人被全歼,左宗棠率部退入西北,实际上把信阳置入了险境,一旦信阳失守,阜阳、亳州由于地处于淮西平原,在地势上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战略上的态势会变得更加被动。
可是对信阳增兵,又会影响到阜阳与亳州的兵力配制,清军虽然在人数上对民盟军有优势,可是战斗力与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如果人数减少的话,民盟军集中兵力攻打其中一城将会使战局变得更加危险,再如果淮北战场全面溃败,山东的二十万八旗兵也很难独善其身,说不定明年,北京城就要易主了。
自古以来,由荆襄出兵,可北攻宛洛,东取江东,西进益州,南下湖湘,战略地位无比重要,把荆襄的意外失守,说成牵一发而动全身毫不为过。
亳州大本营里,当十一月五日,接到了荆襄失守的消息之后,“哎~~”曾国藩重重叹了口气:“想不到俄国佬竟如此不堪大用,枉费了皇上还寄予厚望啊,如今虽有洋人进入长江,但局势对我大清仍是极其不利。
更可虑的是,短毛物资储备雄厚,而咱们....一应军械消耗全赖洋人提供,而洋人远渡重洋,运输不易,战事激烈时究竟能否保障不间断供应,这也是个问题。
另在粮草方面,由于近几年来漕运断绝,朝庭各储备粮仓已经渐渐见底,而北方产粮本就不及南方,江淮大地又作为战场,明年春夏之交必然绝收,因此照目前的形势看,长期对峙下去,恐怕先撑不住的是朝庭。
但主动出击,胜算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