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了,云南与麓川之间,民间联系紧密,商贸往来不少,很多大明百姓根本觉得根本就是一国。但是高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刻意避嫌。
这
种情况之下,麓川突然爆发的激烈战斗,让云南上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而今云南驻军不带各地土司军,只有五万上下。其中还多是卫所军,比如金齿军民指挥司,就是类似卫所军民合一的体制。
面对缅甸传的几十万大军,黔国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援麓川,而是保住云南不受战事波及。
毕竟黔国公是云南总兵官,他对云南负有责任。
而且这十几年,云南打通了水路之后,日益繁华。军事上却有一些迟钝了。
这才慢了一步,被缅甸军队抢占了麓川以东的诸路天险。
让大明对西南的军事形势,变成了麓川之役之前。
当然了也没有完全相同。
麓川之役之中,麓川思氏对滇南土司是有一点的影响力的,很多滇南土司都从贼,但是而今滇南土司并没有这个心思。
而今黔国公已经用了金牌调令,一两月之内,就能调集数万土司兵助战。
所以刚刚面对这个局面的时候,黔国公并不着急。
毕竟麓川城高池深,储备丰富,不说是三年之储,一两年之间,却也不会断粮的。
旧港之战,旧港乌合之众都能坚持一年,伊犁之围更是有数年之久。
装备足够数量的火器之后,大明在防御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对于这个预判,黔国公才敢慢条斯理的准备军事行动。
并没有主动进攻。
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以一年,或者大半年的时间来算的。
说起来黔国公的办法并算错。
毕竟云南的实力不足,贸然进攻,很可能大败一场,反而让军事陷入更深的泥塘之中。
而云南从太平时节,转到军事状态,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但是一明白缅甸军队准备水淹麓川城。黔国公立即变得着急起来。
毕竟南方水多,雨季也没有多少时间了,面对而今的天险,半年大破缅甸军,黔国公实在没有把握。
说实话,麓川城被淹与否,黔国公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他在意的却是麓川城中,襄王一脉的宗室,也有数十人之多。
虽然襄王在外,但是襄王年纪大了,一旦麓川城被覆灭,襄王一脉恐怕要绝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