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
因为很多百姓都没有积蓄,他们根本不可能等上一两月再卖出粮食,必须一收获就要卖出,换成银子,去交税。或者说还高利贷。
朱祁镇说道:“京仓侍郎是谁?”
刘定之说道:“杨鼎。”
朱祁镇说道
:“是杨榜眼。”听到了是杨鼎,朱祁镇就放心多了。
杨鼎乃是正统四年榜眼。说起来资历也不浅了。
当然了,让朱祁镇放心的并不是杨鼎是榜眼,而是杨鼎家境贫寒,但是品行高杰,但是也是陕西坳老头。
脾气很倔。对人对事不留情面,这也就为什么,杨鼎科名不低,资历不浅,但依旧没有混到六部高官。
仅仅是一个侍郎。
当然了,这个侍郎也是很重要的。
这个侍郎虽然挂名户部,但实际上负责北京,通州,天津的粮食仓储。大明储备的两千万石粮食,都归他管。
在这上面,也算是人尽其用。
刘定之说道:“正是宗器。”
朱祁镇说道:“拟诏,令杨鼎管理天下粮仓,让他将京仓交给副手,准备好立即出京,视察天下各种粮仓,回来之后,给朕一分章程,朕不管之前是怎么回事?但是之后,大明仓储一定要账目一致,而且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这一点,你亲自去叮嘱。”
刘定之立即说道:“臣明白。”
其实这也是朱祁镇一个变通办法。
朱祁镇发现了,如果朱祁镇想在六部之外,再加一部,很是困难。但是如果朱祁镇增加一个侍郎管一摊子事情。却很容易。
其实这已经有先例了,比如京仓侍郎,他的任务虽然与户部有关系,但是很多时候有自己的衙门。
今后可以将京仓侍郎看成粮食局,是一个单独的衙门了,唯一不同的是主官不过是挂了一个副部级而已。
比如而今管理大明大学中学教育的人,也是礼部一个侍郎而已。
估计将来事情越来越多,每一个尚书下面都有好几个单独建衙的侍郎。中央体制就不变而变了。
朱祁镇说道:“还有火耗一事,刘卿以为该怎么办?”
并不是朱祁镇逮着刘定之不放,而是刘定之的专长就是在财政之上,可以说是得了周忱的真传了。
这种关于钱粮之上的事情,除却刘定之很难有人给出一个具体办法。
刘定之说道:“陛下,周文庄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