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
杨士奇说道:“江南重赋问题,也是争论好一阵子了,况钟与周忱两人争论不休,老臣一时间也难以决断。”
“不过,朝廷粮饷大半都来自江南,江南一乱,则天下动摇,况钟与周忱两人的操守,老臣是信的过的,只是地方事务想来复杂之极,老臣也老了,这一件事情,只能让陛下圣裁了。”
“如果况钟与周忱,真合不来,自然要有一人调离江南。两人都是人才,还希望陛下保全之。”
朱祁镇说道:“朕听过这两人。”
况钟与周忱都是大明一等一的良吏。名声在外,在外面的地方官之中,两人治行不下于于谦。
朱祁镇自然是留心的。
只是他没有听过两人闹矛盾了,一时间无数疑惑心中冒出来。
正如杨士奇所言,两人的操守朱祁镇也是新的过的,况钟作为杭州知府,几次离任,都被百姓上京联名挽留。
官声很好。周忱也不错,所过之处,都有好名声。
他们两人在百姓心中都是好官。
只是好官与好官之间,也是会有矛盾的,他们主要矛盾就在于江南重赋的处理办法。
如何处理江南重赋,朝廷到地方意见差不多一致,就是减免一些。
但是怎么减免,减免谁的,不减免谁的?
这就要闹出问题来的。
关系别人的钱,自然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关于自己的钱,一分钱也要争得清清楚楚的。
朱祁镇疑心,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这个。
“陛下,前些年下令,将黄册搬到京师来在,在三海子之中,寻一岛屿,如后湖例存放,臣已经下令安排了。”杨士奇说道:“只是有些事情,臣不敢隐瞒陛下,黄册之数,除却洪武永乐前期之外,其余的都不作数。大多是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删删减减而成。”
“什么?”朱祁镇大吃一惊。
朱祁镇对这情况并非不知道。
毕竟这样几乎是公开的秘密,锦衣卫不敢不告诉朱祁镇。
但是朱祁镇不知道杨士奇为什么这样说。
杨士奇说道:“老臣七十有五,即便而今立即死了,也够了,在这样大事之上,臣不敢隐瞒陛下的。”
朱祁镇说道:“因何如此?”
杨士奇说道:“无他,人手不够。”
“朝廷十年一编黄册,但是编一次黄册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