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除了老大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不怎么样,所以还知道点乡下日子不好过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日子都很好了,所以对乡下的穷苦日子,仅限于过年回老家祭祖那几天的印象,了解并不深,让他们跟京中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小公子也没什么区别,顶多就是安然教育孩子有一套,所以这些孩子虽不识人间烟火,但品性还是很好的,没变成有些人家那种纨绔子弟。
本来品性就还好,就是养尊处优惯了,养的有点吃不得苦罢了,现在在乡下呆了四年,不但品性好,也能吃苦了,这让安然自然高兴。
而李家族学里,因着李四郎的辅导,四年间,李家族学有十二人通过县试,三人通过府试成了童生,还有一人考上了秀才,这让李家族学不由名声大盛,不知道多少人将自家的孩子送到李家族学,就为了能让李四郎指点一二,毕竟要不是李家族学是个新学堂,学堂的学子没有那种已中过秀才的人,要不然指不定让李四郎指点几年,已经考中举人了,所以因考取了些人,自然有人往李家族学里送人。
这考上的人中,就有李大郎和李二郎的孩子,其中李二郎的儿子最聪明,通过了童生试,李大郎家的只通过了县试,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反正比当年李四郎自己要厉害多了。
因是托李四郎的福,所以大房二房现在对李四郎,那是越发殷勤了,虽然老两口过世了,四房以后只怕要长住京中,回来的时间要少了,自己家儿子也指望不到他怎么指导了,但要是李四郎高兴了,接自己家会读书的儿子去京中小住一段时间,那就不一样了啊,再说了,就是不接去,也可以书信指点。
不光是指点的事,大房二房看儿子有读书的天赋,就想着万一能考上呢,到时少不得还要这个在京中的叔父照顾,所以跟四房走近点,是没坏处的。
等李四郎出了丁忧,京中起复时,李家族学已变成了一座不小的书院。
虽然李四郎走了,但因书院壮大,所以也请了优秀的老师过来教孩子,相信就是李四郎走了,书院的教学质量也不会下降太厉害,毕竟,李四郎一人之力有限,就算他在,也不可能照顾得了所有孩子。
李四郎起复回京,正逢新帝登基不久,朝中不少非新帝派系的大臣贬的贬,外调的外调,免职的免职,京中各差事因清走了不少人,空位多了,李四郎也就运气好,不但没在这场大地震中受到影响,还升到了六品,踏入了中层官员的圈子。
而安然的五个儿子,前三个儿子都到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