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味道很浓的嘛。”
施罗德在看完了《团圆》之后,就有这样的感觉。
但他也承认,这部电影是很出色的。
《团圆》这个电影的故事,讲的就是两岸之间的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是以老人为主。
让那种言语上无法表达感情,让人能看的出来,又能去用心琢磨一番。
老太太是对岸的那位老先生原来的妻子,但是老太太已经在大陆有了自己的家庭跟生活。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就是让施罗德有微妙的感觉。
背后的政治因素有些多,似乎在做影射。
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乎,施罗德就回去跟自己的同事谈了自己的感想。
第二天,《S》这本杂志就给出了关于《团圆》的评分。
2.4分!
此评分一出,一下子就让许多关注柏林电影节的中国记者们兴奋起来了。
为什么呢?
很简单,之前张一谋的《三枪》也来柏林电影节参展,而且,当然的想要进入主竞赛单元,但是,《三枪》的场刊评分是1.8。
别小看这0.6的差距,因为场刊在评分方面,很少给到3分以上。
或者可以说,拿到3分以上的电影作品,那在场刊眼中基本上就是完美的大作了。
但……好吧,还是那个问题,很少有3分评分的后来却获得了金熊,当然,奖项会有,但是最终大奖金熊却一般不会给。
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可能评委们更是喜欢显得自己眼光的与众不同。
可不管怎么说,这次《三枪》只有1.8,而且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不是在说,张一谋已经不行了呢?
中国记者们如何能不兴奋?
于是乎,好多的文章在一夜之间便出现了。
“改朝换代!王权安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新文艺风潮!”
“拿下高分!《团圆》有没有可能问鼎金熊?”
“《团圆》代表了中国文艺片的新高度。”
这一顿吹呀,简直可以用肉麻来形容。
那么,《树先生》呢?
……
酒店,保强行色匆匆。
柏林电影节又安排酒店,这一点跟台湾的金马奖有些相似。
当然,还有一些个相似之处,比如,都有给获奖电影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