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皇帝,只有枭雄。当枭雄做到极致的时候就会被人尊称为皇帝。当年上海有个杜月笙,现在九龙有个杜永孝。这,就是他的故事!”
……
“怎么办,我好紧张的!”
“我也一样,听说现在只剩下一个名额!”
面试等候区,大排长龙,这些新界屯门巡逻警一个个交头接耳,神情紧张。
按照惯例,今天是他们集体面试便衣日子。
站在队伍中的杜永孝也一样,他在新界屯门担任巡逻警整整一年,这次也有资格参加面试,为此他还特意穿了西装,打了领带,甚至还戴了一块劳力士。
闷热的天气不透一丝冷风,等候区的排气孔常年失修,也送不走一丝热风。
杜永孝里面穿着的衬衫早已溻湿,黏在后背上,痒痒的,很不舒服。
可即使这样,他依旧保持风度,只是偶尔掏出手帕轻轻擦拭一下脸颊,额头,动作轻盈,斯文,与这帮俗称“花腰仔”的粗鄙军警区分开来。
再看那些军警,在这个闷热的环境里本就急躁,再加上即将到来的面试,内心燥热更加难当,有的人干脆脱了外套,打赤膊,有的拿了报纸“哗啦啦”呼扇着,丝毫不顾及形象。
香港初期很流行一首歌谣:“abcd,大头绿衣,捉人唔到,猛吹bb。”
歌谣中的“绿衣”,并非指派信的邮差,而是指警察。
初期港警穿绿衣制服,大家就叫警察作“绿衣”,警署被叫做“差馆”之前,也被叫做“绿衣楼”。“大头”是用布把头缠得大大的印度人。这些“大头绿衣”,经常在上追捕挑担携筐、沿街唤卖的流动小贩,捉不着时,就吹笛召其他警员来围截。
最早期的香港警察,只有三十名欧洲人,全是警官。所谓警察,其实是指较大规模的华洋商行所雇用的看更人。当时的“家大洋行”,就雇用着十二名看更人。而华人商店如南北行街,也都雇有实力较大的自卫人员,叫作“更练”。
这样的警察编制之下,当时的治安情况如何,也是可想像得到的,明抢暗偷,打家劫舍,蔚成风气,居民都提心吊胆,叫苦连天。
到1843年,港督府也遭受到盗贼的光顾,这才在第二年中,首次正式组织成香港警察总部,以重金自伦敦聘来苏格兰场一个警探来主持其事。并分向广州的巡警与水师招募吃过皇粮的人手,又从印度调来壮丁。
新组成的香港警察,共拥有欧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