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月票。) 奚援疑希望用一次成功的夜袭报复叛军,并将其一举消灭。 他制定全部计划,诸将点头,通报给管长龄时却遭到质疑。 “你要带全部兵力进攻叛军?” “官兵只有八千人,叛军虽乱,却有两万将卒。我军派出的人太少,夜袭只能打败城外叛军,虽胜无益,此一战,当以夺城为务,毕功于一役。” 与叛军一样,官兵也经常虚夸兵力,号称三万,其实只有八千,但是有三千骑兵,是官长龄最大的一笔本钱。 他不喜欢冒险。 “万一叛军设下埋伏呢?” 奚援疑回道:“那又怎样?叛军乃是乌合之众,骑兵不满百,兵卒不擅弓弩,所恃者无非刀枪,绝非官兵对手。我军骑兵闯营,步兵随后,直抵城门。孟僧伦若能叫开门,大功告成,绝不能,步兵攻城,骑兵调头追杀城外叛军。据说徐础一直留在城外,他是贼首,一旦被杀,城中必然胆破……” “他是大将军之子……” “是,能不杀,尽量不杀,活捉徐础一样能令叛军惊溃。” 管长龄还是不喜欢这个主意,可他正用尽全力抵抗附在骨头上的疼痛,没精力与满腔热情的年轻将领争论,何况奚援疑出自高门,前途无量,是他立多少军功都比不了的。 “七千人,骑兵你都带走,留下一千步兵。” 奚援疑大喜,拱手告退,召集诸将,安排当晚的夜袭。 孟僧伦与数十名降卒同为向导,任务有二,一是进营之后招降,二是叫开城门,让官兵进城。 “叫开城门为重,那个鲍敦真肯听你的话?”奚援疑必须问个明白。 “回将军,鲍敦原是地方良民,并非反贼,只要官兵许以无罪,他必然开门相迎,我愿以项上头颅担保。” 奚援疑的确在东都见过汝南城的公文,众多百姓为一个姓鲍的地方豪杰请官,可朝廷自有规矩:平民必须得到荐举,才有可能封官,再多百姓的联名也比不上一位郡守寥寥数字的推荐。 “官兵来此只为平乱,进城休整两三日,就得旋师回京,汝南城仍由鲍敦守卫。管将军奉旨便宜行事,可以封他一个官儿,你也一样。有罪必罚,有功必赏,朝廷向来如此。” “能得无罪之身,我就很满足了。”孟僧伦脸上露出明显的欢喜。 入夜之后,奚援疑频频派出斥候,听说叛军营地与平时一样灯火通明,他很高兴,向诸将道:“大将军子孙虽众,却无人承继将帅之才,那个楼础,是名刺客而已,不足为惧,能将其生擒活捉者,重赏,杀死者,亦赏。” 奚援疑同样选择四更出发,他以骑兵为主力,因此不选小径,直驰大路,孟僧伦会带他们绕过营前鹿角栅,从侧面的一处缺口闯入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