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脑子有没有泡谁也说不准,毕竟又没有CT这种高科技玩意儿。
但是现在的匈奴人,表现的的确很异常。
一般而言,在见到这种防御阵势的时候,进攻一方是会停下来进行详细观察的。
寻找阵型的弱点进行重点突破,以此来打乱整个防守阵型。
但是匈奴人却没有,非但没有停下来,反倒是继续加快了速度,催促着战马朝着战阵冲了过来。
‘砰……’
‘砰……’
两声剧烈的响声接连传来。
紧接着又是更多的响声,几乎每一次都是两道不同的声音二连响的。
古人不是傻子,那些军事家纵横历史数百年上千年的,没有几把刷子,谁的思想能生存下来?
拒马也不是电视剧中的那种玩具。
更不是战马一撞就能撞开的。
真正拒马的宽度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限制,但是距宽是有限制的。
四根比手臂还粗的木棍用绳子捆起来,三根组成一个三角支架,一根短的在三角形中间的位置进行固定。
拒马很少有整体打造,然后在搬到前面的。
那样倒是省事了,可是并不耐用,骑兵很快就能把他们给撞开。
而真正结实耐用的拒马,都是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行临时组装而成的。
三脚型的两端底部,是深入地下半米以上深度的,利用地面来进行稳定辅助,防止被骑兵一撞就开,同时也防止对面派出步兵将其轻易的搬开。
两根粗壮的棍子,横着架在三角支架上,为了增强拒马的防御力,每隔两步便有一个三角支架。
但如此一来工程量就太大了,加上很多都是昨天临时赶制的。
全部采用高标准,显然是做不完这些的。
所以当下渔阳外的拒马,就是两端的深入地下,中间的就用简易的。
将底部削尖,刺入地表来稳固就可以了。
其实这里的已经够建议了,真若是给王离两个月去准备,他保准能布出一个让汉军看了都头疼的防御阵型的。
第一道声响,是战马撞上拒马的声音。
战马的冲击力是很大,但是两道小腿粗的木棍也不是闹着玩的。
巨大的阻力下,战马吃痛,猛的向前栽去。
战马身上的骑兵虽然早有防备,但还是很难躲过去,直接被甩到了前方,然后整个人重重的跌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