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那就太难了!
这种别人遥不可及的水平,对于宁远仿佛毛毛雨?
他到底能模仿多少人?
搞定今天工作,宁远回到办公室,因为有系统,声音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秘密,只要练习都能百分百完美掌握。
这段时间因为模仿影视剧片段,反而对口型是一个难点,如果把面部按照五官划分区域,相较眉眼、鼻部、双耳,嘴无疑是最忙碌的器官。
因为既要参与表演,又有着对应口型的重担,真人还好,毕竟不会太夸张,但动画角色……
只能用一种比较讨巧或者有所取舍的方式进行配音,口型动画的绘制也往往会受到音源语言、角色性格、项目预算、作品风格、景别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难度很大!
平心而论嘴的表情也是角色表达情绪的重要部分,各种运动融入表演之中,结合台词、句意,才能从视觉上给出与声音结合更为紧密的画面。
这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唇形同步。
它对于引导观众进行视频文本理解作用非常巨大,当唇形无法与视觉画面同步时,会影响到观众对于文本内容的判断。
甚至有学者曾经提出一个叫麦克古尔效应,一种感知现象,证明语音感知中听觉和视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视频中先说着【bababa】然后是【dadada】【wawawa】,但音频一直是【bababa】,观众居然会通过读唇,而不是实际听到的来辨认他说的内容。
以前面对有声小说,单纯用声音诠释角色剧情和场景,根本不用考虑其他。
但真正的配音不一样,无论真人还是动画,都有原型人物在,声音必须最大程度贴合角色,这才是关键。
宁远重新打开作品,一点点暂停观察细节,虽然只是搞笑视频,观众不会太纠结口型不同步,但身为配音,还是希望能提高专业水平。
尤其汉语是一门使用时讲究节奏的语言,不同音之间除了调动唇齿舌作为发音基础外,实词重读、虚词弱读,产生轻重节奏。
连读技巧使得词与词之间发音相接,以一意群为单位,意群内部的发音充满滑动性,再根据语境、性格及情绪,做发音上的强调或弱化处理。
高手会在同一个句子或意群的发音时间内,具有滑动性的口型能够以较少的变化,展现出更流畅的效果。
对于实词元音的强调,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句子所要强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