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藕桐叹息一声:“如果你早点到,我与你一同赴会,就不会遭受耻辱了……”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
原来这段时日,随着奔赴京城的举子日渐增多,形成圈子,互相之间不甘寂寞。就不时举行些文会来,美其名曰:以文会友。
文人自古相轻,所谓“以文会友”。会着会着,很容易切磋出火气来。只是读书人骂人。善于拐弯抹角,连讥带讽。不带脏字,自然不同市井泼妇那些作风。
昨晚便是有一场文会,叶藕桐代表扬州应约而去,不料在文题之上失了分寸,一首诗一首词,皆失水准,灰头土脸地回云来客栈,心中憋一口气。看见陈三郎,如同见着救星,要拉着他去找回场子。
陈三郎是扬州今科乡试解元,出口成对,虽然诗词方面未见多少表现,但可以预想的是,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不是嘛,对联作为偏门文体,他都玩得出神入化,诗词那些,如何没有功力?
更有说法,陈三郎在考得秀才后坐船回家,意气风发,遂在船头上吟一首七言乐府,其中有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恰好被少将军元哥舒听到,击掌赞赏,江山问名。
是谓一大美谈。
管中窥豹,足见一斑,陈三郎在诗词上的造诣恐怕不会低于对子。
叶藕桐想着只要把他拉到场上,以文会友,大杀四方,何等快意!
陈三郎晒然道:“藕桐兄,咱们万里迢迢来长安,为的是考会试,而不是与别人争些诗词长短。”
叶藕桐慨然道:“文人自有骨,不教人看轻。咱们扬州自古笔墨鼎盛,冠绝天下,岂容被他州举子蹬鼻子上脸,践踏了去?”
其实他输得一点都不服气,皆因代表扬州,只得他一个,而别的州郡人员则有数人,以少对多,应付车轮战,这才败落。
陈三郎诧异地问道:“咱们扬州,现在到来长安的就只你我而已?”
心里觉得不对呀,自己在路上就遇到两人来着,一个书痴柳清辉;一个楚云羽。他们提前赶赴长安,应该比自己先到才对。
叶藕桐一耸肩:“我哪里知道,反正在这客栈里头,就我一个……好在,你也来了。”
陈三郎想了想,顿时恍然:长安那么大,客栈林立,并非说别人到来了一定会住进云来客栈,没有这个道理说法。或者柳清辉和楚云羽投别家去了,也不一定。
“道远,今晚又有一场文会,无论如何,你一定得跟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