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快马加鞭,甚至不顾一切的推动‘新政’,现在的日子怕是要艰难几十倍不止。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毕自严又道“关于增补辅臣的事,你也收到不少举荐奏本吧?” 朱栩将这件事交给内阁,也就是等于交给他们两人,并没有刻意隐瞒,自然引得京城,甚至整个大明一番震动,不知道多少人蠢蠢欲动,或者已经动了起来。 孙承宗看了毕自严一眼,道:“是不少,都是天启,万历年间的老人,也有些是昆党,浙党,东林,甚至是阉党旧宿。” “魑魅魍魉都出来了……” 毕自严微微摇头,热衷结党的人自然不可能入得了阁,稍稍沉吟的道:“我也是,不过还有几个不错的,李思诚,梁廷栋,胡应台……” 孙承宗知道,毕自严这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听着几个人的名字,心底思索起来。 李思诚是天启年间的吏部侍郎,素有威望,不曾结党,因弹劾客氏而被罢官。 梁廷栋是天启年间的兵部侍郎,在辽东多年,是孙承宗曾经的部下,因为与王在晋不和,相争不过而辞官。 胡应台是天启年间,崇祯初的户部侍郎,一度要成为尚书,被傅昌宗截胡,郁郁不得志,后愤而辞官。但是有传言,他与信王的侧妃田氏是表亲,在信王主政文昭阁期间,他曾出任山.东布政使,是信王不多的地方支持者之一。 孙承宗思索了一会儿,转头看向毕自严道:“你说,皇上是不是有其他意图?” “其他意图?”毕自严微怔,有些疑惑的看着孙承宗。 孙承宗凑近,低声道:“那几位尚书。” 毕自严顿时醒悟,坐直身体,面露沉吟。 皇帝行事向来出人意表,未雨绸缪,命他们甄选阁臣,还真难说没有其他的目的,可要是有的话,意味什么?皇上又想要做什么? 毕自严好半晌都不得要领,看向孙承宗道“孙大人可有什么想法?” 孙承宗摇头,道:“没有,不过此番事了,皇上的注意力都将集中在内务上,‘新政’一旦全力推动,必将会有一些大变动,提前做些准备也是正常。” 毕自严到底是老牌官吏,在这个时候希望稳,什么事情都要稳,不希望出现大动静,听着孙承宗的话,心里直觉沉甸甸的。 “那,从外面选五个,傅昌宗,周应秋,申用懋入阁,怎么样?”毕自严道。 这三人分别是户部,吏部,兵部尚书,职权最重,也是老资格,都属于朱栩的人。工部尚书徐大化,礼部尚书沈珣,刑部尚书张问达相对来说就差了些,也未必合皇帝心意。 孙承宗点头,道:“我们先拟出一个名单来,然后召集六部尚书来商讨,再决定具体人选。” “好。”毕自严道。 他们近来也觉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