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堤内损失堤外补
随着安毅的突然开炮,国内政坛随即掀起轩然大波,措手不及的汪精卫'政府'和掌握实权的蒋介石势力都暗自叫苦,再怎么提防也想不到安毅会突然发难,不动则已,一动就毫无余地地挑动整个国家和民族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安毅不等蒋介石发出召唤,就率领身边弟兄飞赴贵阳,陈述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实际上就是表明一种强硬的立场:
处理第十七军王牌师独立师长吴立恒,就是对整个国家民族觉醒的压制,就是亲日派反扑的最终手段,这个时候只能迎难而上绝不能妥协,否则贻害之大无以挽救。
蒋介石感叹之余,只能将事情经过详细道来:
虽然第十七军的行动获得国民的支持,让饱受日寇和亲日派'政府'欺压的全国民众扬眉吐气,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无法将汪精卫派系搞倒,百年来久经战火的民族已经到了再也无法承受的地步,整个华北中上层社会已经变质,就连宋哲元、于学忠和商震这些拥兵十数万的豪强,都在日寇和亲日派的双重压力下忍气吞声全力自保,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定事件的负面影响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巨大,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获得欧美各国的支持,因此,蒋介石在力保胡家林的前提下,只能把命令麾下将士追击杀戮、而且被欧美记者用照相机拍下的吴立恒推出来承担责任,一个轻飘飘的“停职审查“已经是最为轻松的处理了,政治讲求的是相互妥协,在对弈中寻求破局和胜局,并非战场上直来直去的生死较量。
这时安毅的心情这才好一些,也知道汪精卫'政府'仍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知道民族资产阶级的自私与妥协,必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此,安毅没有让蒋介石太过为难,而是在保障吴立恒和第十七军利益的前提下,任由整个社会做出选择,安毅非常想看一看,如今的中国人是否仍然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不屈风骨?是否会对独立师和吴立恒的遭遇同仇敌忾,一致与汪精卫的投降'政府'做斗争?
原则问题获得解决,安毅也没了继续留在贵阳的兴趣,当即返回川南,一只眼睛紧盯着全国局势的急剧变化,另一只眼睛则望向了遥远的缅甸。
春季的仰光,鸟语花香,英属印度总督下辖的缅甸殖民'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上,缅甸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金纳德.多尔曼.史密斯爵士,正在率领麾下官员热情迎接刚刚获得大英帝国爵士封号的欧耀庭热一行的到访。
一番亲热寒暄后,宾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