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上套着螺丝刀,确切的说是比较坚固的六角螺丝刀,笨拙的从身上的盒子中,利用磁力挑出一枚螺丝,艰难的将两块靠在一起的电池板拧在一起。
这一刻,戴旭已经说不出话来,摄像机也只能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工作。笨拙的太空服,让戴旭只能这样做。
太空作业的艰难,第一次呈现在所有华人的眼中。而一些人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强大的高手公司会选择与国家合作。
打开后的包裹,虽然已经做好了大量的前期处理,甚至有些地方都是关节链接,然而部分地方,依然只能通过柔软的电线链接。而就算是关节,也是需要用螺丝固定的。
一个只有一立方米大小的箱子被打开,却展现出来大约有十平米左右的面积。只不过现在的这些组件都是自由的漂浮在太空当中的,要想完成作业,就需要将这些调皮的家伙规整起来。
这在地面上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在太空,却极为麻烦,没有重力吸引这些组件,就只能四处飞舞。而作业人员自己也是出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只能通过轻微的扯动绳子来调整位置。机械手臂,终究有限。
一个作业人员轻轻地将头顶的电池板与手里面的对好,笨拙的用被宇航服包裹的双手,将这些四处飘飞的电池调整到相应的位置;而另外一个,就笨重的用螺丝刀吸取一个螺丝,颤颤巍巍的将螺丝对准,一点一点的,以一次只能拧半圈的速度,缓缓地加固。
一个小小的箱子散开后,需要拧上超过100个螺丝。这样的作业,在地面上,随便一个懂事的,一个人十分钟就能做完。然而在太空中,两个科学家合作,却依然忙了一个小时,直到太阳强烈的光线越过地球,照射在这里。
还好,经过紧张的忙碌,这些光伏电池已经组成了一个个固定的十平米大小的平板,而后被叠加起来,束缚在太空基地的轨道舱附近,被保护起来。这些十平米大小的光伏电池,等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进入大规模组装。而那个时候,就是那个真正的太空基地真正建立的开始。现在的光伏电池,是为了以后打下基础的。工程建设,需要的能量,可是恐怖的。
与地面上的建设相比,太空的建设缓慢而滑稽,却没有人嘲笑。在戴旭的解释下,所有人都用尊敬的眼光看着太空中忙碌的科学家们。离开了太空舱的保护,人类是脆弱的,一个小小的太空垃圾,就能要了性命。
进入了空间基地后,戴旭更是有些震动。一个个脱下了宇航服的科学家们,脸色苍白,浑身都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