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
数不多,但是该达到的效果的达到了,杨如水看了一眼女高音位置上的演员时,甚至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唱到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时候。”将词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获得的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观众虽然懂得不太多,但也是会分辨,他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支队伍歌曲表现力很强,明显在作品的处理上下的功夫也很大。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表情和肢体的问题了,他们在造型上下的功夫实在是太少了,就冲这五颜六色的头发,这一点必须要扣分。而且演员们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什么,各各肢体僵硬,面部表情也很僵,好像有人拿刀架在他们脖子后面一样,不太符合那首歌的意境。
突然,伴奏画风一转,旋律的节奏突然发生了改变,开始唱第二段了。这首歌的歌词就这么几句,是有第二遍的,不然上台表演的时间也太短了,虽然他们十分想唱一遍就走人,但这不完整。
键盘手是弹爵士钢琴的,各种高难度技巧不再话下,人们发现舞台上的演员开始跟着音乐拍起了手,站姿和表情开始没那么僵硬,甚至还有走位动作。而音乐还是那首音乐,只不过演唱形式发生了改变,节奏上也做了调整。
这使得第二段的风格和第一段大相径庭,和“古韵”也相去甚远,完全就是现代版的演绎。这让评委一时之间有有些懵,而观众们则接受的还不错,比起第一段的刻板,第一段还挺有氛围的。
没错,刻板。这已经是唐红他们这些人将这首曲子所能演绎出的最高境界了,唱第一遍的时候几乎要了这些人的老命,第二遍会有很明显的后继乏力的感觉。唱的越多,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多,于是他们索性只唱一遍,然后下面的时间都用他们熟悉擅长的风格来演绎。
演唱完毕后,观众席响起了掌声。客观的来说,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效果意外的很好,人们对他们大胆的尝试给予的是肯定的态度,也是这种尝试使得他们在一群中规中矩的合唱中脱颖而出。
评委老师们头疼了,不管看了多少次他们还是觉得这群年轻人的打扮辣眼睛,于是纷纷把话筒传给杨如水。杨如水十分自然的接过了话筒,表示演出十分精彩,对作品别出心裁的处理也很有新意。
因为第一段他们唱的太精彩了,于是评委也就没有怪这群年轻人太跳脱,杨如水也对这种“古学今用,中西结合”的理念给予了肯定。只是挑出了一些造型上的不足以及夸一通作品上的处理就放他们走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