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灵光一闪,把刘光先写的信又拿过来看了看,自语道:“古田县令郭致远?这就是郭正域的那个儿子?之前被黄似华拜表弹劾的那个?朝廷不是让刘光先去调查他,怎么刘光先反倒帮他说起话来了?……”
徐学聚也属于东林党人,只是此时东林党还未完全成型,顾宪成等人的东林书院都还未成立,基本属于一盘散沙,所以徐学聚和郭正域其实并没有太多交集,自然也不会关注郭致远这样一个小小的九品县令,直到黄似华策动古田邻近几县知县联名弹劾郭致远把万历皇帝也惊动了,徐学聚才开始关注这件事,不过徐学聚觉得朝廷既然派刘光先去古田调查郭致远,那郭致远多半凶多吉少了,别说徐学聚和郭正域没什么交情,便是有交情,这个时候也不可能站出来帮郭致远说话,不过因为这件事让徐学聚对郭致远这个名字有了印象,方才突然想起来,也让他的心思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世对于东林党的评价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东林党是一帮清正廉洁、关心时事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后世连小学生都会背诵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爱国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涌现出了许多诸如杨涟、左光斗等面对强权宁死不屈的正人君子。
但也有人说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他们党同伐异,空谈误国,打击一切和他们政见不同的对手,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甚至许多东林党人本身就是大地主,最后使得朝纲崩坏,政府失控,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东林党本身只是一个官僚政.治集团,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你无法单纯地用好与坏来定义,这一点从后来满清灭亡明朝的过程中东林党人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中有的人选择了投降,如钱谦益,有的人选择了以死报国,如史可法,所以评价东林党和东林党人都应该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来看。
徐学聚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东林党人,他的官声还算不错,后世评价他“负良史才,得之家学者远”,但他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视政.治利益的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所以谙熟明制,任何事情他首先考虑的都是政.治利益。
此时徐学聚刚刚当上福建巡抚,而福建的浙党势力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哪怕他身为福建的最高行政长官,也常常感到处处掣肘,力不从心,加上浙党领袖沈一贯此时位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