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中,牢牢的占据一席之地!
更有甚者,就是说荀攸才是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思潮的奠基人,也不为过!
他的完美在于: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而乱世什么最重要,人才。
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那么一名优秀的谋士军师,就更是难得,得其一者,胜却十万大军都丝毫的不夸张。
毕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料敌先机,决胜千里之外,可都不是夸张的战绩啊!
算算时间,过不了多久,他就该弃官还乡。
等曹操在兖州时,荀攸同其叔父荀彧一同去投,为曹操重用,定都许昌后,被拜为军师。
如今已是东汉末年的劣颓之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势,已然是时下的大势所趋!
现在,无疑是得到荀攸的最好,也是最后机会!
“荀攸先生大才之名,昔日与司徒公相谋董卓贼之时,高某便听起提起过先生。”高郅眼珠一转,套起近乎来。
荀攸果然动容,举拳羞愧道:“区区之才,不足挂齿,某却是愧对司徒公,愧对大汉。”
??????对于自己失策,没有过多牵制于其中,并给予支持,没有多做辩护,只道了一声愧疚。
这就是荀攸,一个从来都是坦荡荡的人,他不屑辩解自己的错误。
不过,对于大汉的形势上,他和他叔父荀彧的看法又有不同。
与深陷辅汉思想极深的荀彧比起来,荀攸更多了一份理智。
虽然说一开始,荀彧荀攸他们一直以来的夙愿,都是用自己的才能匡扶汉室,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汉恢复到汉武时候的繁荣昌盛。
但是,荀攸比荀彧少了一分狂热,多了一份理性。
至少,他,绝对不会为大汉,无脑的死忠。
这点,恰恰是他吸引高郅的价值!
“荀攸先生无需自责,如今司徒公虽死,然扶汉之义士还有,先生还有能够施展抱负的地方。”
高郅他说完后,抬头看向荀攸,却发现荀攸没有任何回答,只是眼神含笑的看着自己。
“阁下又是哪方势力的人?荀某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
这一刻,荀攸的身上,再次涌现出了他身为一代名臣的智慧气息。
高郅举拳笑了笑,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