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抛售他们持有的全部108亿股……
冯一平原本是应该高兴,因为他近年来一直希望能购入国内银行的股份,这还真和劳尔德说的一样,是想什么来什么。
但是,一想到这些“海外战略投资者”,到时这样大规模坚持国内银行股所到来的后果,他就有些高兴不起来,“这是釜底抽薪吗?”
这么集中的大规模抛售,势必会让他们持有的银行H股的股价大跌,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想想吧,如果我们几大行的股价,齐刷刷的大幅下挫,外界会怎么看?
那怕是不止有类似章家敦之类的家伙,跳出来说我们将要崩溃,而是会有很多分析人士,都会认为我们会出大问题,到那时,可能就不只是影响形象那么简单。
而最直接的,是国内的A股股价也必然受到影响。
在国内股市本就这么“熊”的情况下,国有的银行股股价再次大跌,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捞一笔就跑,这是什么狗屁的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的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说起来,和我们在其它领域,比如汽车领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相仿。
从05年四大行开始启动海外上市进程之后,考虑到严格说起来,我们的银行在国际金融界都是无名之辈,加上很多人对我们固有的计划经济的印象,这无疑会让国际投资者们不太认可。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实现成功IPO的目的,他们纷纷开始和国际知名的银行展开合作谈判,引入“战略投资者”。
这么做的一个目的,和劳尔德今天借冯一平购买高盛的股份大做文章,是一个道理,冯一平都看好高盛,那高盛还会有什么问题?
就拿工行来说,当初工行和高盛合作,也有同样的打算,在面对投资和类似“为什么我们要买你们的银行,而不买花旗和汇丰?”的问题时,他们就好轻松的回答,“你暂时不相信我们,这能理解,但你相不相信高盛?它已经投资我们,为什么?因为它看好我们的发展前景,”
不然,以工行那样的体量,如何看得上高盛投资的那区区26亿美元?
当然,既然是战略投资者,自然还有另外的要求,除双方在境外业务上不发生冲突之外,还希望能引入战略投资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如果这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在解禁期后,迅速抛空所持有的股份,那当初的这些决策,就真的和我们在汽车领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