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恩眨了眨眼睛,差点笑了。
拿到控股权?
“谢哥,你是说……中方想要拿到《花木兰》51%以上的股权?你要知道,这是玫瑰影业的电影。”
谢领导有条不紊的道:“据我所知,好莱坞的拼盘投资,像华纳、福克斯这种电影公司,拍一部电影,往往只能参与20%的投资份额。”
唐恩道:“那是在分担风险。他们的投资份额小,但是却能掌握着大部分甚至所有版权。参与拼盘的其他小公司,只有分红的权力……等等!谢哥,你是说《花木兰》可以走拼盘投资模式?”
谢领导笑道:“就是这个意思。《花木兰》的制作预算是1亿-1.2亿美元之间,这太多了,即便是中影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不过,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方电影公司,愿意加入进来,参与到中国电影的崛起当中。至于电影的运作,除了中国大陆,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当然是由玫瑰影业负责。”
唐恩没有急着回复,细细品味着对方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
总局的领导们,这是在下一盘大旗啊。
且不说中美合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后中国电影市场形成的政策性改革。单说《花木兰》这一部电影,领导们就有了很深的布局。
以中影的实力,独占了好处,完全可以。
不过,总局却要求中影让出份额,让更多的中小型电影公司参与进来,参与到《花木兰》的投资当中。就是想让更多的电影公司,有参与到高水平的好莱坞电影的机会,学习观摩,积累经验。
这是很宝贵的机会。
过去的中国电影,搞的是集体制,太落伍了。
改革之后,港府的电影人带着他们的玩法,进入了中国电影市场,有乌烟瘴气的一面,也的确是为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港府的电影模式,早就过时了。
“攒电影”的传统,甚至是一大毒瘤。
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向好莱坞取经。
通过合拍《花木兰》,打开窗口,让中国电影圈真正接触到好莱坞的顶级制作工业,这就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远非靠着《花木兰》赚点钱那么简单。
《花木兰》如此,如果促进了更多的中美合拍片,积累的经验就会更多。
领导们这是从全盘的角度考虑,有更大的格局。
至少比唐恩的格局大。
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