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已经当了九年的太上皇了,与他当皇帝的时间一样长,看起来倒是挺唏嘘的。
一代英雄人物,最终却落得如此结果,很多时候,不得不相信命运这两个字。
不管怎样,随着李渊的死去,随着兵马俑的下葬,属于李渊的时代,已经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李渊这个太上皇,再也没有了那个深夜居于宫中苦思冥想的老人的身影了。
朝廷早就恢复了正常的运转,三日的停顿,只是让他们的工作量积累了一些,好在时间不久,影响不大,加班几天也就能解决掉。
市面上也同样在逐渐的复苏着,国丧在第三十七天的时候基本就结束了限制,但即便只有这三十六天的限制时间,朝廷依旧抓到了一些不省心的人,按律狠狠的处罚了一番,于是,整个天下似乎都太平了。
但是,内部的确是太平了,可外部有出现了问题。
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还是在于国丧这一件事情。
古制,国丧期间,不宜动兵。
所以,当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到济州的时候,身处于那里,刚刚对高句丽发起攻击的王玄策犯了难。
“此时双方军队刚刚交手,且在大军兵进百济的时候,就出现了高句丽的身影,若不是我军实力强胜,硬拼着杀出一条血路,那一战我军遭受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程知节汇报着关于前线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刚刚交战,国丧的消息传来,这个时候,他们是继续打呢?还是停下来?
可不论怎么选择,对于王玄策来说,都不是个很好的决定,继续打,固然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也可以让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可这违背了国丧的原则,违背了一个身为大唐官员应当遵守的规范。
不打?一但让高句丽得知了国丧的消息,他们就会疯狂的涌来。
百济虽然被平定了,但内部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稳定。
才不过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可以在一年之内去做到如同内地一样的治理。
济州是孤立无援,加上岛上军队数量就是人口的一半,还来了数十万的大唐移民,他们就算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更没有那个暴动的实力。
但是百济不同,那里没有太多的移民,加上高句丽的暗中怂恿,所以百济的局势一直不是太稳。
这个问题,同样让李元吉有些头疼。
礼制是不能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