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是掐头去尾,将两端多出来的截掉。
然后是打磨,要将整个枪管打磨的光滑锃亮,然后才是放在机器上进行钻孔。
钻完孔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打磨,不过这一次打磨的是枪管的内部,这个要求就更高了,现在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最多也就只能打磨两根枪管,而且因为是人工打磨,质量方面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在这个阶段废品率也同样很高。
如果说钻孔的时候能有九成以上的成品率,那么打磨完之后,一百根枪管还能剩下五十根就算是谢天谢地的了。
不过关于打磨这事,科学院这边倒是也有了想法,他们正打算用跟钻孔同样的方法去打磨,至少机器打磨出来的,可以误差范围控制到最小,人需要做的,只是控制着枪管的进出就行了。
打磨合格之后,才是膛线的刻画。
而膛线的刻画可不是随意的画上去一些线就可以的,首先,每根线的距离有严格的要求,两根阳线和阴线之间的直线距离必须一模一样,就算是有误差,误差也只能是一根头发丝的一成。
当然,这个要求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不能有误差。
机器的速度快,就算人再怎么控制,也不可能跟上机器的速度,所以用机器刻画出来的膛线,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线条不匀,甚至能重复画上很多条线。
而李元吉的要求又是1:11,既膛线的螺旋长度为枪管口径的11倍。
当然,这个看来很复杂的问题,其实也并没有难倒这些科学家们。
先是利用模型,不断的去测试研究,最终找出了旋转一圈的长度和距离位置,然后又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制作出了一台很高科技的设备。
设备是一台以木头为框架,然后采用了大量的齿轮卡扣等钢铁产物,通过联动装置将其调试好。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只需要定期的检查联动装置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至于操作,那就更是简单的很,一个手动控制的转盘去转动就可以了。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设置好了位置,转动的速度越快,枪管离开和自转的速度就越快,转动的速度慢,则枪管的离开和自转的速度也相对较慢一些。
等到这一次彻底离开之后,则反向转动,枪管则会跟着反向转动并且逐渐的靠近,进行第二次的膛线刻画。
而刻画一根膛线,需要来回转动一百次,也就是五十个来回。
而被李元吉认为是最难的膛线刻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