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搭造的茅草棚子,四人一间,每张桌子相隔三步远的距离。
外面是考官与巡逻士兵来回不断的奔走着,除此之外,也有固定的军士站岗值备。
过道中间,一个大大的牌匾,上面写着肃静两个字。
开考之前,考官已经宣读了考场纪律,任何人从进入考场开始,不得四下张望,不得随意开口,若有事应喊考官或值备军士,得到许可后方能移动,违者以作弊论处,十年内禁止再次参加科考。
面前摆放着的是三张卷子,上官仪缺显的有些头大。
这种卷子,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考场上,而这张卷子上的内容,也更是自己从未见过的。
说是有各自的科目,可在上官仪看来,这三张卷子除了最后一张时务策是必考的以外,另外两张根本与读书无关。
没有诗词歌赋,没有经书韬略,瞅瞅这都是个啥?
一个农民有五亩地,一日可收割两亩,一日可往返家中五次,用了两日将所有粮食运回家中,问,这个农民一次运了多少粮食回家?
瞅瞅这都是个啥题目?歪七扭八的,便是让户部的人来,也未必能算出答案来。
想放弃?瞅瞅题目后面的分数,就这么一个题目,就占据了五分。
而开场前考官也提醒过,此次采取的为一百分制,每道题目多少分试卷上有明确的标注。
五分的大题,谁敢轻易放弃?
可没有算筹,这有怎么搞?靠心算?还是在地上画?会被当作弊的好伐?
如果只是一道题也就算了,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共有四道,足足占据了二十分之多。
原本信心满满的上官仪,此刻却是头疼不已,面对着这样的试卷,他束手无策。
丢掉第一张卷子,翻起了第二张,恩,依旧很难,但上官仪脸上的表情也终于是好转了一些。
这张卷子考的并不是学问,作为在官府任职了几年时间的他来说,这张卷子简直就是送分题。
仔细的在脑中回忆了一下,然后开始奋笔疾书。
第二张卷子考的是自唐成立以来,所颁布过的几道比较重要的诏书,或者是法令。
比如第一个占据了五分的题目,就是让考生写出隋恭帝禅位于太上皇时的诏书原址。
而最后一个送分题,答案现在都还在城内挂着呢,李元吉被册立为太子的诏书内容,依旧是价值五分。
前两张卷子一共占据了四十分,一共十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