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水利要机械,出海经商要大船,行军作战要军械,这些机械、大船、军械从哪儿来?木学堂。黄月英是荆襄人,冯宛是关中人,孙将军能将木学堂一直交给荆襄人、关中人吗?你们看着吧,用不了多久,吴郡人就会将女子送进木学堂,到了那时候,你们再后悔可就迟了。”
贺辅敲着桌子,语重心长。“你们啊,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只能读书死。此五百年之剧变也,抓住机会的人才能生存,抓不住机会的人只能死。”
“等等。”盛宪抬起手,打断了贺辅。“贺公,你这五百年之剧变怎么讲?我只听说过五百年有圣人出,可没听过五百年剧变的说法。”
“所以说你读书死呢。”贺辅嘿嘿一笑。“五百年前,有什么大事?”
盛宪仔细想了想。“秦灭六国?”
“那只是表相,是结果,不是原因,再往前推。”
盛宪有些迟疑,转了半天眼珠才不太确信地说道:“商鞅变法?”
“对了。五百年前,商鞅变法,秦因此而强,逾百年而秦灭六国,诸侯分封变成天下一统。但法家刚而易折,不能长久,秦未灭六国前已有征兆,所以才会有吕不韦以商人而主政,以商道补之。汉兴,吸引亡秦教训,以儒补法,看起来不错,其实远不如以商补法来得实在。为什么?儒家重虚名,商家重实利,别看你们儒生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还要吃饭穿衣,所以兜兜转转,最后又转到这条路上来了。不管你们愿不愿意,这个剧变都正在发生,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盛宪和谢贞目瞪口呆,就连阚泽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贺辅居然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商道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简直是胡言乱语。不过对比孙策的做法,贺辅这个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这和他刚才那个论调正相反,听起来胡说八道,但细想想,却和眼前的形势严丝合缝。
难道……真是如此,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没明白的事,却被贺辅一眼看破?
贺辅端起酒杯,有滋有味的品着,目光不动声色的扫过阚泽的脸。他不在乎盛宪和谢贞信不信,阚泽听明白了就行。阚泽去平舆见孙策,肯定会向他汇报这件事。吴会人嘴上不说,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孙策的出身,孙策想必也明白,得知他提出商道治国,为商人正名,孙策能不投桃报李?
只要孙策明白他的心意,他的辛苦就没有白费。为了能自圆其说,他可是花了一番心血的。
阚泽很平静,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这让贺辅有些意外,更添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