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投曹操了。但曹操可不是什么善茬,他驭下极严,动不动就体罚属下,何夔为了避免受辱,就在身上带着毒药,以示不屈,曹操也怕他自杀,所以不敢惩罚他。
听起来,这是一件很有气节的事,其实他真是怂到家了。嘴上很硬,身段却很软,真要不想受辱,辞官不干就是了,何必摆出这么一副威武不能屈的模样。细细想来,大概只有一个原因: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穷,做不了陶渊明,只能为五斗米折腰。何家是阳夏世家,但何夔后来做了魏国的太傅,他的儿子又做了晋国的太尉,这父子俩其实没什么节操可言。
何夔能在历史上留下不错的名声,很可能是因为陈寿作史时,何曾位高权重,陈寿不敢明写何夔不是,只能说些不着边际的虚誉之词。何夔身处乱世,曹操又是一个敢用人的君主,何夔却无功可述。陈寿只能夸他的德行。曹操是重德行的人吗?何夔在曹操手下做了二十多年,最后封侯却是因为他支持曹丕,是典型的曹丕党。
也就是说,这人就是个嘴货,虽然不至于一无是处,但才能配不上名气却是事实。这样一个人如果安份守己,那就罢了,你做你的名士,我打我的江山,井水不犯河水。可是既然你撞到我的手上,我就不能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了。
对付这种人,我在行啊。
见孙策不以门户为耻,何夔一时无计,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愣愣地看着孙策。许虔爬了起来,赶到何夔身边,连连给何夔使眼色,示意他不要意气用事。何夔是他的内弟陈逸带来的,许劭殷鉴在前,他可不希望何夔步许劭覆辙,影响陈逸的前程。他好不容易才等到这个机会的。
何夔心慌意乱,根本没留意许虔的眼神。他以前遇到的都是名士儒生,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即使发生冲突,最多不过互相骂几句,连动手撕打的都没有,更不可能拔刀砍人。今天与孙策发生冲突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中,突然面对生死威胁,他有些乱了阵脚。他当然听说过王睿、张咨,那可都是被孙坚砍掉的名士。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今天说不定会成为孙策的刀下鬼。
他向袁遗投去求援的眼神。在他看来,这儿能救他的只有袁遗。孙策兴起是因为袁术,袁遗是袁术的堂兄,又是他的表兄,只要袁遗肯出面,孙策多少要给点面子。
袁遗低着头,后悔莫及。他懂何夔的意思,也想救何夔,却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这样的面子。不久前,他还和孙策为敌呢,如果不是灵机一动,及时弃官而归,他现在就和袁谭一样做俘虏,哪有在孙策面前说话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