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这就是所谓的船到桥头自会直的道理吧
本来听了赵贵的主意,想利用邻居覃家的线索,请景山寺帮忙,今天倒是忘了提了。转念一想,缘参他们应该还不够级别。反正今天算是把线搭上了,只要弃妇一案办成,赵家跟景山寺的关系自会更加紧密,更加牢固,兼之云心欠下这么大的人情,还有啥事不好跟他商量也就不必急在一时了。
赵无求想得顺了,心情一松,也就昏昏然了。
第二天醒来,便着赵贵出门去探询那个弃妇,自己则跟赵瑜在客栈等消息。
到了晌午,却仍不见赵贵回来,肚子倒饿了,便和儿子各要了一碗面吃过。
赵瑜没书看,没事做,有点坐不住,想上街转转。
“要不瑜儿也去看看,贵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吧”找个冠冕堂皇的的理由很容易,赵瑜已经在门口挨蹭了一会,吃面条本来热,明堂里还算有点凉气。
赵无求习惯要拦,但是赵贵老半天没有音讯也急。“快去快回!不管有事没事,”
赵瑜应了一声,掂着一把折扇便走了。望着儿子的背影,赵无求这时有点懊悔了,不该为了省点盘缠,把老二的书童赵路撂家里。现在自己看着行礼不敢脱身,单放赵瑜出去又不放心,可这会儿不让他去找赵贵又有谁去
“哎!你回来看着,我去……”可已晚了,但他想换一下,儿子的身影早不见了。
赵瑜出门问了客栈的小二,整个景口县城也就一条直街,像样一点的铺子全在直街上,巷子倒是不少。赵贵今日去找的灯照巷在街西头,过了县衙就到。据说是因为县衙门口总通宵挑着灯,那条巷子始终有亮,就此得名。
赵瑜谢过小二,出门就往西街拐去,计划先找西街再看东街。
街上铺子不少,只是亮敞的不多,逼仄的不少,似乎并不比老家的龙山县城繁华多少。
街北边的巷子多些,但都不大,往往一眼能望到头。赵瑜随便挑了一个宽敞一点的巷子进去,很快就到底。
放目望去,原来这县城北面已经临江,街北的店铺后面还有一条与直街平行的横巷,横巷靠江方向都用石块垒成高低不等的驳岸,大概是防涨水的时候漫上来。
驳岸下面好大一片江滩,跟街面的落差不小。江滩上稀稀拉拉长着芦苇,白色的竿头上已经开始扬花了。不远处还有一两座栈桥,没在芦花中间,都是竹木搭建,不但简陋,而且粗糙,歪歪扭扭,岌岌可危,一直伸到芦苇深处。
不错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