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是因为朝廷在陇西根基薄弱,又有蛮族可用;也有人说陇西居高临下俯视关中,正可与汉中相互配合长躯直入……众说纷纭,但依昭之见,诸葛卧龙重西轻东,非是为他,而是因为——粮道。”
黄月英闻言微怔,错愕地看着郝昭,她却没想到这位墨家巨子竟有如此见的,会一言切中要害。
正想间,郝昭已经分析道:
“诸葛亮走祁山古道,奔陇西,不正是为借西汉水、嘉陵江漕运粮草吗?”
黄月英拍了拍手,连连点头赞道:
“精彩!这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不管诸葛卧龙怎么想,但不可否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道难行,粮草要想运到陇西,若无漕运支撑,只怕整个汉中的粮草都无法支撑蜀国伐魏。”
试问,祁山道地形何其复杂?西边朝青藏高原过渡,北边向黄土高原蔓延,南边向四川盆地倾泄,三大地质带在祁山交会,可想而知其地形何其错综复杂。所谓的通道,也不过是一系列盆地、谷地、山峪和海拔相对比较低的丘陵组成。这种地形,勉强可以行军,但对运输辎重粮草来说,简直可以称之为是彻头彻尾的噩梦。依靠这种粮道运送粮草,不仅耗费时间,而且路上消耗巨大,毕竟押运粮草的队伍也是要吃饭的。
郝昭对黄月英的论调自然认可,但听得却有点迷糊了,两人要比试攻防,不知道黄月英怎么说起粮道了,不由满脸疑惑地看着黄月英。
黄月英微微一笑:
“我们便比较一下运粮器械如何?”
郝昭对此并无甚深研习,颇有自知之名道:
“姑娘手中若有良器,不妨拿出来看看,若郝昭能做出来更优的,则姑娘败如何?”
黄月英极为自负道:
“那阿丑便在巨子面前现丑了!”
说罢,手中光华闪耀,不多时,在案前出现几个木牛形状的器械。但见这些木牛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
黄月英解释道:
“此为木牛,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手指其中一头木牛道: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说话间,已驱动木牛,但见那木牛竟自行动了。
天明、天亮看得啧啧称奇,再忍隐不住,不由得走上前去细细打量,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里面是怎样的工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