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见小乔没有留步,忙快走两步道:
“嫂夫人就不想再看公瑾最后一眼吗?”
孙权话毕,见小乔的肩头猛的一颤,立在原地。
孙权忙走上前去道:
“嫂夫人,公瑾现停丧巴丘,不日将动身柴桑,夫人可先回柴桑……”
小乔没有言语,抬起步子,慢慢走了出去。
孙权见状不由长吸了一口气,他知道小乔暂时不会寻死,这才回到案前,提起笔匆匆写了封信,对旁边近卫道:
“传令将都督遗体迎回柴桑。”
说罢,又拿起写好的信道:
“将这封信亲手交给子敬!”
近卫道了声诺,连忙走出殿外,孙权这才放下心来,长舒了口气,忧伤反倒一时冲淡了些许。
是夜,诸葛亮抬头望着夜空,不由摇头叹道:
“可怜东吴折了一员上将!”
次日,诸葛亮便带着天明天亮两儒童登船赴巴丘吊丧,却被告知周瑜的灵柩已回柴桑。
诸葛亮闻听周瑜灵柩不在巴丘,眉头不禁一皱:竟然走了?
要是平常,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此时此刻,却令诸葛亮分外心神不宁。
没见到周瑜的尸体,诸葛亮如何放得下心?虽然钉头七箭书的威力自封神时期便已展露无疑,连赵公明这一级别都只能饮恨此箭之下,何况区区一个周瑜?但诸葛亮生平谨慎,却知道,只要没见到周瑜的尸首,就不得不防。
诸葛亮心中暗道:偏偏我算好了周瑜在巴丘,为何竟失策了呢?莫非……想至此处,诸葛亮实在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猜疑:周瑜没死。
此时,鲁肃正坐在开往柴桑的船上,船头浪花激荡,流水孱孱。鲁肃伫立船头,说不尽的哀伤,数百年相交之谊,今时今日,不想公瑾竟落得如此下场。显然,直至此刻,他仍是不能对周瑜的死释怀。
鲁肃忽然想起一事,探手入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这是昨日小乔给自己的飞鸽传书。接到这封飞鸽传书的时候,鲁肃便不由得奇怪:周瑜死后,小乔怎么会第一时间传我一封飞鸽传书,叫我作速赶回柴桑,不可逗留?
鲁肃与小乔不是第一天认识了,自与周瑜在三国相认,鲁肃便认识了小乔。鲁肃眼中的小乔,一向知书达理,恬静幽雅,却绝不似这封信一般,决绝武断,语气中更颇有一股子不可触碰的威严,怎么看,也不像自己认识的那个小乔。鲁肃拿着纸条看了又看,不由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