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筵的人具是朝廷中的大儒,一个个花白胡子,形销骨立,一副皓首穷经的模样。——为了衬托他们有文化,特意用了好几个成语。
满朝文武都被皇帝召来听这场公开课,大儒们眼睛直抽抽,旁边那十二扇屏风围起来的地方准是万贵妃。
理论上来说,后妃都应该来听经筵,但理论和实际从来都有很大的差距,先帝在位的时候别说后妃们不来听经筵,就连皇帝都难得开一次经筵呢!哪里像本朝,皇帝一次次的开经筵,贵妃除了坐月子的时候之外,都来捧场。
“唉,外戚也该来听一听。”
“平心而论,老夫觉得万家比周家好一些。”万贵妃的兄弟只是到处吃喝玩乐乱花钱,干的最坏的事儿就是亲自插队买烤鸡,老夫当时就在后面等着,简直气死了,瞪了他半天。可是周家太混蛋了,居然抢夺民田!
“万家有些骄横奢靡,还知道收敛,不知将来贵妃成了皇后之后,又该如何。”
万家是否骄横,全靠同行的衬托。
“一个贵妃一心好学是好事,她出身卑微,后天有些学识才好教养未来的太子,但是嘛……后宫中她一人独大,又这么努力向学,”野心是不是有点大?是不是所图不小?是不是准备干政?
“圣上正当青年,年少力壮,身体健康”不会有汉高祖,唐高宗、宋真宗那种因病而将政务托付给皇后的事儿。
“老夫所忧虑的,乃是大明朝历代君王的寿数……”都不咋长啊。都出了几个太皇太后了?为啥有这么多太皇太后?因为丈夫死得快,儿子也死的快,只有孙子能熬着!
大儒们忧心忡忡的嘀咕着,都是互相暗示自己的意思,不能把话明说。
忽然又有人想起来:“还记得前朝周贵妃,如今的周太后当年从来不来听经筵。”
他们都沉默了。不听经筵的人图谋的小么?不小!闹的事儿少么?不少!所以呢?宫妃的地位全凭皇帝喜好和母以子贵,简直和谄臣一个样,你们还是好好读书吧!
他们继续整理讲稿大纲,继续小声议论。“听说太后嗜丹药。”
“是啊,听说昏过去了一次,还是要吃,太医们都不敢去康宁宫。”
“张天师都杀了,她还能有多少丹药可吃?”
“熊兄,您以为圣上为何出此题目?”“长宁侯能敬奉龙虎山的丹药,也能寻到别的道士。皇上富有四海,难道连几个会炼丹药的道士方士都找不到?就算找不到,总还有些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