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使他们能够踏实做科研,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仿效欧美高薪重奖则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这一切好像华夏现在都做不到,因为实在底子太薄弱了。
以上这些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咬咬牙也都能解决,但最可怕的是人们信仰的缺失。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各地中小学抽取一千名孩子让他们写下理想,结果想当科学家的不足百分之十,而想当明星的则达到百分之六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至于为什么都想当明星,答案有两个:一是有许多粉丝,二是可以赚很多钱。
科技立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下一代却抵触科学、崇尚娱乐。
细思极恐!
这场大讨论的使得人们越来越悲观,有人丧气的说这辈子有两件事估计是不可能看到了:第一是华夏足球进世界杯,第二是华夏人得科技类诺奖。
雪上加霜的是,欧美日并没有停止对华夏的嘲讽打击。
“世界代加工厂”
“劳务输出国”
“混吃等死的国家”
“地球蛀虫”
“科技病夫”
……
面对欧美日的嚣张,网民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
“麻痹的,鬼子太猖狂了!”
“干他们个洋鬼子!”
“草,以后再不买他们的东西,支持国货!”
“真特么憋屈!”
“求求你们,得块诺奖吧!”
……
骂声一片,但反驳的底气却显得不足,毕竟,事实摆在面前。
就在华夏全国对本国科研前景呈现一片悲观失望之际,日国记者唯恐天下不乱,跑来荣阳对信达实验室老板孟涛进行采访。
采访视频随即被全球播出。
视频很短,应该只是采访的一部分。
视频里,日国记者问孟涛:“孟先生,你觉得你们国家什么时候可以再得诺奖?”
孟涛笑着回答:“今年。”
“今年?”日国记者惊声问道:“孟先生,您确定您没有说错?”
孟涛笑道:“我非常确定!”
“天哪!”日国记者夸张的说道:“上帝,我听到了什么?孟先生竟然说华夏今年能得诺奖,这真是一个大新闻!”
“可是孟先生,今年的诺奖推荐人工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