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香堂内的伙计慌忙搬着长案与坐榻跟在其后,在高台上摆下长案、坐榻,抱着琴的婢女急忙将琴放在长案上,而后恭敬的静立一旁。
长街闹事内抚琴?
不论是看热闹的百姓,还是周围肆铺内的店家,纷纷让杨妙儿的举动弄得一怔。
杨妙儿冲着看热闹的百姓和诸家肆铺的掌柜盈盈一礼,而后自报家门,顿时赢得百姓与店家纷纷叫好。
这可是名满长安城的杨大家,一手琴艺在长安无出其右,寻常在忘忧居请杨大家一曲,没个数贯如何听得到,那是他们听得起的?
此刻,杨大家高台一座,现场抚琴,完全不要钱,这样的便宜,就仿佛他们白赚了数贯钱一样,顿时纷纷挤前来听曲。
溢香堂前的贵妇、郎君连入店都忘记了,也纷纷钝足,准备一听杨妙儿的新曲。
如此盛况空前,丛丛人影,连杨妙儿自己都有些吃惊。
端坐在坐榻上,她舒了一口气稳定了情绪之后,抬起葱白十指按在琴弦上,轻轻一拨。
“铮铮……”
在场的所有人瞬间给悠扬的琴声吸引,接着就是沉浸在乐曲之中。
就在众人陶醉乐曲中的时候,只听杨妙儿歌喉一展,一首绝妙如诗句一样的抒情歌词回响在他们耳畔。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高悦稚嫩的童音,清脆而真挚,纯净而不含杂质,虽然更符合这首歌的意境,但高悦只有四岁,体会不了这首《送别》歌词中的内在的含义就束发不出真实的感情。
而杨妙儿却不同,她毕竟是成年人,而且身在风尘中,更能体会歌词的内意而有感而发,加上她不错的声线,将这首歌谣内在的离别伤感,又的完全诠释了出来。
律优美而简单,歌词感人又充满诗意,在场的勋贵、百姓、店家、以及跑趟的伙计,全被这首歌谣吸引了。
毕竟是唐朝的乐曲太过单调,或许是唐朝人的精神追求太低,反正这歌谣结束之后,大半个西市都处于安静状态,肆铺没营业,客人没买东西,都涌出肆铺,站在街道上听着杨妙儿的《送别》。
高升带着高悦混在人群中,直接傻了眼。
直娘贼,唐朝人的耳朵也太容易满足了!
一曲终了。
高台上,杨妙儿起身,对在场众人盈盈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