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陆游带着数人离开汴京,赶往海州赴任,筹建海州市舶司和回易处。
朝廷有了赚钱的门路,也开始逐步实施,但要收到钱,恐怕也要一年以后,朝廷缺钱,依然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为解决短期内用钱的问题,赵昚和群臣想了很多办法,但吵来吵去,都没有来钱最快、对朝廷和百姓危害最小的办法,仅有的两个办法也没有达成共识。
一个卖官,一个卖爵。
这两个办法来钱最快、最直接,但对朝廷和百姓伤害很大,并且遗祸无穷。
但在朝廷国库空虚、急需钱财的时候,这两个办法又是最吸引人的,只是这个口子,谁也不敢拍板开,毕竟买卖官爵将来是要背负骂名的。
赵昚最为皇帝,自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事务,并且为国库筹钱筹粮也是执宰们要操心的事。
于是陈康伯和史浩等人商议,认为眼下汴京度日艰难,若是熬不过前两年,大宋的气数恐怕不会长久,所以不论如何,一定要把前两年熬过去,只要能为国库筹到钱,又何惧骂名!
最终陈康伯主动揽过买卖官爵之事,赵昚没有拒绝。
五日后,朝廷颁布招贤诏书,说朝廷北迁汴京以来,深感人才稀少,加之北伐多年,宋金两国征战不休,逃难之人数不胜数,州府、县衙官职也多有空缺,地方治理混乱,为尽快平靖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急需治理人才,特此允许各地乡贤参与地方官府治理,自即日起,三个月内,各地乡贤可来汴京招贤馆自荐,朝廷择优授予官职爵位,共建大宋盛世。
能称为乡贤的,在地方上都是有钱又有势的大家族头面人物,都是见过世面的聪明人,朝廷招贤诏书一下,他们几乎都明白了朝廷的意图。
有钱不算什么,有势也算不得什么,在当地有钱有势也只能局限于当地而已,如果能以乡贤之身谋得一官半职,就算进了官场,进了士大夫阶层,不管能不能更进一步,子孙后辈,以此为起点,种种好处将受用不尽!
半个月后,朝廷招贤的消息很快在江北各州各府传开,各地有头有脸有钱有势的人物开始蠢蠢欲动,自荐招贤便不需看别人脸色,地方官府也不能阻拦,人人都有机会进汴京招贤馆,但官职爵位数量肯定是有限的,此事自然是宜早不宜迟。
于是各州各府自认为乡贤的人争先恐后朝汴京赶去,只为尽早争得一个官职或爵位。
各地乡贤到了汴京招贤馆,便按要求填报自荐材料,籍贯、年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