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告一阶段的汤鷽终于有时间休息几天,而杨丛义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回到临安他有很多事要做,回易船队出海必须领取一批足够数量的军械装备,这便是他来一百人来临安的目的,精武军统制李阁有病在身,军中无帅,要不要另派统制官,还得朝廷做主,还有精武军编制只有三千人,护卫船队出海力量薄弱,建议将两次护卫远洋回易的宣威军残部调归回易处,继续发挥他们远洋护卫的作用。
这三件事都要上报朝廷才行,等到有具体回复,不知是什么时候。
有些事不能贸然上书,跟黄琦商量过后,杨丛义才将事关回易成败之事一一上书朝廷。
很快,朝廷的回复递到回易处,精武军统制李阁身体抱恙,不能出海,统制职责暂由回易督造正使杨丛义代领,至于宣威军,所剩兵力有限,但护卫经验丰富,同意划归回易处,与精武军一起护卫远洋船队,最后军械装备所请,朝廷指示按需领取。
三件需要朝廷同意的麻烦事确定下来,杨丛义顿时感觉轻松了一大截。
接下来再在临安招募几个得力参军、郎中道士,便能领取了军械离开临安。
然而,参军不是那么好招募的,全城广发告示十天,并没有合适的人才前来应募,随船出海。
杨丛义最想要的两个参军,一个是沈缙,一个陆游,当年在选将营,他们二人配合的很好,一人主管内务,协调各军,一人负责沟通州府,筹集粮草,将两万多人的选将营打理的井井有条,但如今却不知他二人身在何处。
几番斟酌之后,参军人选还真是非他二人莫属。
去年是三年一试的科考之年,不知道他们二人是否金榜题名?
杨丛义很快去礼部和吏部查探了一番,发现他二人去年并未中榜,也未有任何官职差遣。
既然没有朝廷差遣,那他二人不是在临安便是回了老家,除此之外应该不会有第三种选择。
如果他们在临安,回易开始大半年了,他们不会没听说。
不说陆游,沈缙参与过两次回易督造,朝廷再次回易,他没有不来看看的道理,既然没见他,那么他很可能回了镇江老家,而陆游科举失利,除了回家苦头,也别无他途。
杨丛义觉得他很有必要去一趟他们的老家,把他们两个拉出来,一同回易出海。
跟汤鷽简单一说,两人一拍即合,原本汤鷽自告奋勇要去镇江找沈缙,被杨丛义以回易处需要留守直接驳回,所以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