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了,偷奸耍滑成性,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难啊,没人他可什么事都办不了,这该如何是好?
要不先找黄大人要几个人?想想还是算了,要是黄大人有人可用,也不会找他们了。一切都得自己想办法。
还是先把商船的事情定下来,这是重中之重,海船造不好,一切都是瞎折腾。
杨丛义又找汤鷽细谈了一次,让他坐镇临安,组建回易团队,跟黄大人保持联系,有事能及时获取黄大人的支持,另外可先请黄大人协调各地官窑,加紧烧制瓷器,日夜赶工,能烧多少烧多少,还有要把大肆收购丝绸布匹的消息广为传播,以期开春之后,广种桑树,多养蚕吐丝织绸,五十艘船很庞大,要想装满难度极大,不提前布置,恐怕完不成任务。
之后,杨丛义买了一匹快马,带上回易督造处的造船文书,直奔泉州而去。
每天骑行超过六个时辰,半个月后,杨丛义终于到达泉州,这个大宋现在最大最繁华的港口城市。
一进泉州城内,杨丛义就被大街两旁无数的店铺所吸引,各种货物玲琅满目,有些明显不是大宋出产的物品,粗略一看,就能发现不少外国的东西,街上还能见到头上缠黑巾的阿拉伯人,这对杨丛义的吸引力很大,既然要远洋回易,那就走远一点,走到中东去,走到北非去,这里有阿拉伯人,找几个人一起上路,沟通就不存在问题。
杨丛义看了几眼街上的货物,便催马赶到泉州市舶司。
来到市舶司衙门外,杨丛义表明身份后,即被带进去。
大厅内。
一官员与杨丛义相对而坐,手托茶杯,道一声“请”。
杨丛义托着茶杯也道一声“请”。
两人各自喝过杯中茶后,将茶杯放下。
那官员道:“不知杨副使到市舶司来,所为何事?”
杨丛义道:“严大人,朝廷要远洋回易,我负责督造,受黄大人所托,来市舶司了解一下,每年有多少外国客商来泉州贸易,交易数额大约是多少,也好为回易之事,做好准备。”
严大人回道:“外国客商每年成百上千,高丽的,倭国的,安南的,三佛齐国的,天竺一带,甚至更远的黑衣大食也有,当然多数是高丽和倭国,安南和三佛齐国的也不少,天竺和黑衣大食的客商比较少。至于交易数额,当在七八百万贯左右。”
杨丛义又问道:“不知道大宋出海的商人,都往哪个方向?贸易几何?”
严大人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