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间,原本想着到底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过些日子找个台阶,也就和解了!”
“谁知道……谁知道这才几天?”
“噩耗转眼而至!”
“侄儿才听说三位伯父,还有诸位堂兄弟姐妹,包括归欢他们出事的消息时,只觉得天都塌了!!!”
“只是想到姑姑,想到归瀚跟长安京畿的归欣,还有其他三房散布在外侥幸躲过一劫的兄弟姐妹们……勉力振作而已!”
“如今姑姑竟认为侄儿对家族深怀怨恨,且因此算计三哥,侄儿……侄儿就算当真对三哥有什么敌意,试问姑姑,没了三哥的威慑,甚至还要顶着‘叛国之臣堂弟’的身份,这对侄儿有什么好处?”
“这不是现成给逆王容菁那边送把柄么?!”
“侄儿要多么愚蠢,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看着他悲愤的模样,太后怔了怔,有点不知所措。
实际上在孟太后看来,孟归羽这一房人也确实没什么好委屈的:就孟宝当年被孟国丈惯出来的骄横轻狂惹人厌,她也好,郑侯三人也罢,没迁怒孟归羽四个,已经很不错了。
之后孟归羽长大点,开始努力的讨好一干长辈们。
太后被哄高兴了,多少也会给点好处。
尤其是封爵跟入仕这儿,人家多少才华横溢的士子,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也不过是初入翰林院的一个小小编修或者修撰,差点的甚至直接被派出去从县令做起。
至于爵位,除了军功之外,这种太平盛世的时候,文官想封爵,简直就是大浪淘沙:现成的例子,帝师桓观澜,海内公认的大儒,名满天下,声名赫赫,失踪之后,实际上就是被认为遇害之后,太后才给他长子封了个永义伯。
此举主要还是为了抵消宣景帝对桓观澜忘恩负义的影响。
而什么功名都没有的孟归羽呢?
加冠不久,很多青年才俊都还在乡试这一关苦苦挣扎,他已经是崇信伯,且做着小有权势的京官了!
还能随意出入宫闱,与闻各种朝廷机密。
多少人苦苦挣扎一辈子,都到不了这样的高度。
而孟归羽只不过因为是太后的侄子,奉承一下长辈,就得到了这一切……太后觉得,这侄子有什么资格记恨家族?
至于说孟归欢的事情,正如孟归羽刚刚自己说的那样,享受了家族的好处,为家族奉献,难道不也是应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孟归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