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第一次信息产业布局会议续
倪士楠着重介绍了未来智慧研究所的运作机制。
这个机制是接到陈咨的任命后,他这段时间和众位海归仔细商量制定出来的,借鉴了世界著名的研究院和研究所的机制,比如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帕克研究中心’等。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会分为好几个级别,院士、主任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助理,主要是对外。
前三者分别都可以带团队,助理研究员如果有原创性的项目,也可以自组项目组。
同样实行的PMO管理机制的职位,每种职位的名称不代表职业阶级,只代表研究员类各种项目的承接资格,主要是对内。
也就说以项目为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可能是研究员,但是主任研究员或者院士都有可能是其副手。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待遇分成几个部分,固定薪水、项目奖金、项目产业入股分红。
研究所的项目具现成为商业项目后,项目成员将会根据价值获得部分股份。
这个研究所定位的就是信息产业的软硬件和其工程研究,当然会有部分关联研究,比如牵涉到半导体的材料等。
稍后就进入了讨论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久,主要是昨晚海归团队和倪士楠已经对陈咨的期望了解的差不多了。
通过简短的相互问答,确定了必须马上进行的核心项目。
就目前来说,就有四个核心战略项目。
第一个是CPU项目,这个项目陈咨确定的战略方向,就是能够对函数式语言进行专门的优化。
以此区分美国的信息系统体系。
经过一个晚上的研讨后,专家组成员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他们研究发现在底层的结构领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可能会优化部分独特的结构,以适合函数式语言的范式中断,技术和实现不会有多增加难度,但是最关键的是指令集领域和编译领域。
当然为了优化其特点,必须强调cpu的功耗和效率。
最终的打算是设计一款RISC风格的CPU,——精简指令集)
至于说RISC不适合个人电脑?
这就比较扯谈,大名鼎鼎的苹果电脑曾经长期使用的IBM公司的PoerPC处理器,就是RICS的CPU,主要是RISC在CISC(复杂指令集)CPU已经占领了个人PC兼容机统治地位的时候,都还在高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