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差距了整整6代。
它运行在一个很高的频率上—150MHz,而且还有提升的空间,不改变生产工艺就可以将频率提升到200MHz。
而当时INTEL的CPU还在50Mhz左右打转。
他的生命周期是25年,不是INTEL的三年五年,是25年。
最关键的是,RISC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那样,不能够同CISC架构的cpu在个人电脑上竞争。
事实上是RISC同样可以在个人电脑上有非常良好的表现,RISC最终退出个人电脑,不是应为他不合适。
而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支持原因。
但是Alpha的开挂性能,让微软这个巨头一直保持着对它的兼容直到2000年,也就是indos2000才放弃支持Alpha。
因为当时微软的独霸江湖已成定局,Alpha都面临灭亡,没法给微软输送利益,自然就不会有了。
按照这家伙的性能、技术架构、应用范围,完全可以成为一颗不可能失败的摇钱树。
可惜的是Alpha的拥有者DEC公司从八十年代中就不断的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快,直到98年把自己给直接玩死。
导致Alpha这颗可以说是这几年星球上最高技术含量的CPU一样命运坎坷。
即使这样,从92年至98年,几乎所有的高端运用领域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只因它性能上和浮点运算上的无可替代。
所以导致这时候的所有操作系统,只要是有野心的,你就没办法忽视他的存在,必须想办法来支持它。
事实上是它在个人电脑上的表现,虽然没有让INTEL望尘莫及,但是也远远比它要好。
这还是indos的32位系统没法完全支持他的64位结构和运算,导致损失40%性能后的表现。
但是在他的强项,浮点运算方面,简直是横扫一切,披靡当世,什么苹果、SGI的专业图形或者设计专用电脑,只要没有使用Alpha的CPU,全都得统统靠边站。
而92年发布的时候,它的制程是3层0.75μ的工艺,这比93年奔腾的0.8μ还高,同时也代表了日本半导体制程方面被美国赶超的开始。
只因Alpha虽然是日本三菱生产的,但是其0.75μ制程的光刻机和蚀刻机的关键部件,首次不再是日本制造的,而是来自美国本土。
汤米由于对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