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易理。
古易天颔首道:“正是这个原则。可叹眨眼间就成了泡影,这不是命又是什么呢?”
九尘子继续盯着他,语重心长地劝慰道:“小古,你还是过于执着此事了。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好了,假如续命人没有出现,你的心态是不是更淡然?正因为如此快就让你找到了,却又如此快地失去他,所以你才无法坦然接受。对此,我十分理解。”
“我们再来假设。如果那人找到了而且还活着,但是摔成重伤成了植物人,那你又要如何去办?天天守着一个植物人,直到三百六十五天之后?你真的能做到那样吗?即便你行,他的家属和亲人又会让你如愿吗?”
“因此你大可不必为此事背上沉重的包袱,方才你甚至都有一点丧魂失魄的样子。你还很年轻,可身为命师应该看的更高更远更淡。一命二运三风水,天命如此又如何?除了改命,不还有大运么?哪怕大运也不济,后面还有风水能补救。总之,你得有这种胸襟。”
九大师的话语犹如金玉良言,在古易天的耳中回响。他反复咀嚼,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等他再把眸子移向九尘子时,对方只看到了那里的清澈与明亮。
于是九大师含笑微微点头:“不错,到底是古大师一手教出来的,后生可畏!要知道别说断流时,就是能准确断出流日应验之事,就是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
九尘子在表扬的同时很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自然就让对方的视线也不再束缚在先前沉重的话题之上。
古易天深知大师的一片苦心。
“谢谢大师一番开导,我感觉好多了。其实晚辈的能力还很有限,这一次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对了,昨晚顺便跟老爷子提及大师之名,老人说当年只记得有一位青尘子的同道,不知与您有无渊源?”
九尘子一听却是哈哈一笑,结果让古易天愈发不解。
“渊源?我就是当年的青尘子!糊涂了吧?我自出道以来,一直以尘子自居。因为在浩瀚的易学海洋里,我就如一粒微尘般渺小。而我的所学所得,更是微不足道。后来我开始云游四方,每到一处名山,就取该山首字冠以名字之前。”
“到五台山名五尘子,黄山为黄尘子,武夷山为武尘子……目前在九华山,自然就是九尘子,哈哈!”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原委。古易天恍然大悟,但很快他就有了新的问题:“华夏名山众多,不乏有首字重合。比方说大师要是去了武当山,难道仍然叫武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