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佖已经把话说的如此明白,唐宁也就不好再拒绝了。这并非是赵佖思想觉悟高,这完全就是他的一石三鸟之计。
第一只鸟就是镇国军,第二只鸟,就是卖唐宁的人情。第三只鸟,则是如他自己所说。他自己,也需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需要一个展示他能力的平台。
如果换做唐宁自己来选择,他应当也会与赵佖一样,选择使用这个一石三鸟之计。毕竟这对双方来说都没坏处,赵佖和赵煦一样,都是十分清楚自己能力的人。
他们从来不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因此唐宁也不必担心赵佖进入军中后会对军中事务横加干涉。
所以唐宁最后只好点头答应了赵佖的要求,之后,赵佖对唐宁说。如果镇国军不收他,他去别的地方投军是一定的。
镇国军肯定不能一家独大,镇国军如果不接受自己,那么就需要弄出一支能与镇国军抗衡的军队出来,以防不测。
古往今来,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唐宁无话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自己与赵煦之间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不过对于赵煦的决定,唐宁能够理解。
毕竟他拖着一副病躯,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一命呜呼。他虽然知道在他死之前,自己不会有其他的心思,但是他死之后,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行不忍言之事呢?
这就是大宋武将的现状,即便挂着个文官的头衔也无济于事。五代十国的时候,手握兵权的武将手中刀子不仅仅是用来砍敌人的,还是用来砍自己的人。
背叛,弑君夺位乃是家常便饭,在那个年代扎根立国的大宋,绝不会对武将掉意轻心。
唐宁与赵煦的个人关系虽然不错,但这并不代表赵煦会永远的对唐宁不设防。
就算赵煦愿意,朝堂中那些士人们也不会同意。他们会搬出五代十国时期的例子,送到赵煦面前让赵煦亲眼看一看。
而且他们还会说一些诸如‘不是我们不信丹阳侯,而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此类的话。
这样赵煦也只得顺从他们的意思,很多时候,当皇帝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够自己做主的。
回到家以后唐宁的情绪有些低落,并不是因为赵煦对他的防备,而是因为赵煦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病情恶化了。
除夕那天下午赵煦来家里的时候,唐宁就能看出赵煦脸上轻微的用了些红粉。本来唐宁以为这是皇帝在过年时的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