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事以来,剿匪军的粮草问题一直都是张瑞最为关心的事情。正所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纵观明末时,有多少明军不是败在敌人手里而且败给了断粮上?
常言说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没有真正经历过饥饿的人估计难以理解这话的真正意义。
那怕是战斗力再强悍的军队,一旦缺粮了,也只能变得软弱无力让人欺负。
在杂交水稻没有培育出来之前,粮食,一直是悬在华夏王朝头上的重剑。
自古以来,华夏的动乱绝大多数都是与缺粮有关。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华夏的王朝无不提倡重农,其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百姓口中的那份粮,以求他们安稳。
如果剿匪军想做流寇,那么军粮自然容易一些,毕竟流寇掠抢百姓口中的粮草可不会客气。但是,如果军队变成了这个样子,张瑞觉得起事反清也就没有意义了。
军粮,本该由官府对地方百姓征收粮税所得。然而,由于剿匪军起事后攻占城池实在过快,导致许多地区连官员都尚未配置完善,更别谈什么征粮了。
而且因为战事的发生,满清朝廷已经早早的对剿匪军所占领的区域都无耻的进行重征两年甚至是三年的粮税,许多百姓家中也就只剩那么一口只够吊命粮食。如果剿匪军再进行征粮,那就容易闹出乱子,不好收拾。
粮,既然不能抢,那就只能买了。
战事顺利,使得剿匪军在满清那边可是刮了不少的钱财。加上对那些跟着满清一路走到底的大户的清算,剿匪军手中的钱银还算乐观。更重要的是,剿匪军此时还掌控了海贸。所以,剿匪军手中的钱银谈不上紧缺。
买粮,无非向百姓购买或者是向海外购买。
此时剿匪军治下的百姓,手中粮食并不算多。虽然剿匪军也会出钱向他们收购一些,但是却不敢向他们大量购买。
不然的话,粮价会大幅度上涨,到时剿匪军不单会花费额外的冤枉钱,还会造成治下百姓的生活困难。
如此,剿匪军所缺乏的军粮只能更多的通过海贸获得。
海贸,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利器。要知道,当时国外的海商对华夏的市场可是一直在俯视眈眈。只不过满清对海贸一直表现得无欲无求,所以他们却是无可奈何。现在碰上剿匪军这么一个财大气粗的主,可是高兴坏了他们。
对比于满清只能靠着真金白银去换的丝绸瓷器茶叶,现在无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