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强贼为什么总能发现我军大堆人马的位置?”在败退到临近城北的空旷之地后,不少军官将领都有些抱怨道。也有一些聪明人意识到了什么:“是那城头的烟花!肯定是那些从城头射向我们的烟花在给入城的强敌通风报信!”
徐达也多少是个有些脑子懂得一些实践的指挥经验的人,知道面对这么强的对手,想短时间内反攻夺会南城头基本没戏。回想之前各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的原因,队伍的队形过于密集,在巷战中还按照传统的套路肯定是个严重的教训。
“让各队把箭术、铳术、刀盾突出的人都选出来!”徐达迅速下令道。从各个城头上的守军到退下来的七八万人中很快就选拔出了一万人左右的精锐,并很快让这一万人以小队为单位分成了二百队,每个小组以五十人左右为队。
徐达亲自对这些人郑重的说道:“战死的人赏银二百两、钱千贯,赐良田百亩。负伤的人减半。斩首一级赏银千两、赐良千亩,姓名立碑并记载于文史。去的人不强迫,但是自愿报名。报名是自愿的,可要是报名之后有人身上没有负伤,或者没有负敌军火器所制造出来的那种特有的伤情就归来了。抽五杀三,逃兵被查出抽十杀九!愿意的先站出来,然后按照要求组队。目标只有一个:自由行动,分头逼近宫城,以杀伤那些强敌为目标。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在这个时代,又是内战而非有鞑夷之辩的外战,士气除了人情关系和集体认同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赏罚维持。如果能够做到赏罚落到实处而且也比较公平,而不是像不少南方军队那样有军官贪功的问题,就算是几十贯的抚恤也很容易让并不富裕的绝大多数民众满足。价值两千贯以上的赏赐还是针对普通士兵,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想象的。相当于一夜之间就从贫困或勉强糊口的地步让全家人都能过上了元不止小康的富贵生活,更别提青史留名这么大的诱惑力了。就算队伍里的精锐,平时里因为下面新兵们的孝敬日子过的并不算太差,那也是极有诱惑力的。再加上并不是什么必死的任务,绝大多数队伍里的精兵骨干都踊跃报名。
徐达的思路也很简单,既然集中起来的队伍会遭遇到对手小分队火力的巨大杀伤,那就以分散对分散不断消耗对手,至少能在整个白天最大限度的牵制对手的兵力。夜晚的时候在展开集中进攻,力争把这股强敌驱逐出城南。至于歼灭性打击对手?不久之前的徐达或许有这种想法,而此时却没有了。按照常理,这种分散的对射战,拥有火力优势的一方应该没有那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