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
现在又与60名一甲和二甲进士进一步熟悉了。
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三甲那些同进士出身的人,是没有什么机会爬上四品以上官员的,做到顶,也就是一个知府。
那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就是个七品县令。
只有一甲二甲出身的人,熬到资历够了,或者打通了人脉,抱上了哪一个派系大佬的大粗腿,然后才有机会升任四品官,四品是一个门槛。
四品再往上,那就都是大佬级别了,三品官,在京是部堂大佬,在外就是封疆大吏。
二品官更不得了,放到后世就是国家级官员了。
到了一品,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枉此生。
这条路线,几乎是大明所有读书人心中的路线图。
当然,在三甲榜单的人心里,四品以上的官衔,几乎与他们隔绝了,肯定遗憾。
不过,比起那些在会试中落榜者来,他们又应该足够知足了。
官运,官运。
短短的一个月功夫,决定了多少举人一生的命运啊?
而此刻,等待进入皇宫的这一甲和二甲榜单的60人,全部都满腹雄心壮志,等着开启辉煌仕途。
虽然一甲二甲的人,出仕之初,大都也是从七品做起,可未来的升迁机会,就不是三甲榜单的人可以比拟的了。
官场上初次相识的人聊天,首先就是询问对方的出身,一听说是一甲或者二甲的,那都相当尊敬,听说是三甲的就会觉得还好。
但也不是说三甲的人就全无机会,毕竟是同进士出身,要是抱到了哪个派系大佬的大粗腿,同样也是有机会步入高官行列的,只是打上了同进士出身这道标签,始终会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真的坐上了三品以上高官的位置,自己也会感到心虚。
像是蓟辽督师这等大位,首先就得要求至少是一榜或二榜进士,否则门都没有。别人根本不服。
大明朝就是文官管武将。
为帅者多为文人出身。
所以大明朝的文臣武将有时候挺难鉴别的。
本来领兵打仗的必须是行伍出身,身经百战的将军才是。
却大都是半路出家,可能今天还在哪个衙门处理公务,明天就被拉到了领兵打仗,统帅千军万马的位置。
所以,大明朝的军队,有时候真的很像后世的足球国家队,球员不行,教练也不行,身后却有千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