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国贼 > 第54章 大宋军制

第54章 大宋军制(2 / 5)

换句话说,六千骑兵,连人带马,要吃四万二千人的粮食。

这一万多兵马,从东京出发,人吃马嚼,辎重部队稀稀拉拉绵延了二三里,臃肿厄长。

但这是大宋的特色,边军人数不宜过多,够防御便好,精锐兵马全部放在东京,一旦要出征,队伍便从东京出发,中间消耗钱财无算。

花钱都是小事,如果遇到边关大战,东京紧急调军队去支援,也要耽误路程。所以北宋末年各地贼寇起义当地官府压制不住,只能干等东京兵马来剿。

据说,集兵东京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另外,宋朝实行募兵制,要挑选合格健壮的青年入伍,面上刺字,是为终身制士兵。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造反。因为青壮年都在当兵,遇到灾荒年,那些老弱病残想造反也造反不了。

还有,宋朝各州府驻军和中央禁军实行换防制。

士兵入伍,先是被各位枪棒教头训练武艺,训练合格后,再编入各个军营。编入后士兵番号不变,但将领和驻地经常换,通常是两年一换,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将分离。

就像这次童贯带的兵马,是去换防渭州禁军的,而渭州禁军打完直接驻扎湟洲,都是枢密院那班人提前计划好的。

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王汉便在心里问,宋太祖是怎么想的?他就这么害怕武将造反?难道他个开国之君,连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什么都搞不懂?

历史以来,军人造反都有个大前提,国内局势动荡,君主昏庸软弱,武将自身受到压迫,这种情况下军人才会想着造反。假若国泰民安,君主英明,将军生活幸福,谁吃多了撑着去造反。

所以宋太祖对武人的防范实在太过了些,甚至有些杞人忧天的病态防范,要不然,他怎么会把不杀士大夫的誓言刻在太庙的石碑上?

想到太庙的石碑,王汉便想到雁翎甲内的血书纸条,上面写了三句话:厚待柴家后人,不得杀士大夫,要听道士言。

结果前面两句被刻在石碑上,最后一句话却不见了,这让王汉觉得好奇,不由得脑洞大开。

当年身穿雁翎甲的人,是不是和宋太祖认识?这雁翎甲明显是穿越者的装备,说明在赵匡胤开国之时,就有穿越者出现了。

那么问题来了,假若有个穿越者出现在赵匡胤建国的那个时代,他会做什么?

如果是王汉出现在赵匡胤开国之时,他肯定要告诉赵匡胤,千万别犯二,给石头上刻

最新小说: 雪狼出击 三国之召唤水浒 君吻 帝国的建成 浴血兵锋 大宋燕王 我是九皇子 抗日之血色獠牙 唐朝悍爹 水浒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