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和夷古国的战事,从界外烧到玄安关,愈演愈烈。玄安关关门已闭,进入全面作战时期。万里加急的信件从玄安关飞往邺京,陛下震怒,未想到和亲中途,出现这种事。幸而刘泠和秦凝都没有出事,皆被人护着离开,否则这二人若出事,天下人未免齿冷,就算皇亲国戚,皇帝也无颜面交代。
群臣中有主战,有主和,唯独皇帝神情莫测,未置一词。待太子出列,怒斥夷古国数十桩罪,请求出站,皇帝才略微动容,但当朝仍未下旨。之后几天,内阁中大臣一直在御书房中与陛下商讨战事,太子跪在殿外三天,三天后,才得以觐见陛下。
陛下将夷古国的战事全权交由太子负责,太子兼领兵部尚书一职,得几位权高位重的大将军为他重,在皇帝面前立了生死状,称绝对会给不守信用、撕毁协议的夷古国一个教训。
期间,皇帝数次询问和亲队伍中公主和郡主的行踪,日夜难安,往两家府上送了不少慰问礼物。皇帝还大肆褒奖刘泠的忍辱负重之心,这位倒霉的还没和完亲的公主,在皇帝的圣旨中,完全的牺牲自己名誉,拯救天下苍生。皇帝的意思,就是大家只能夸刘泠,大大地夸,多夸张都没关系,但绝对不能说刘泠的错。毕竟和亲是皇帝一手安排的……
大家心知肚明,跟着夸:公主殿下为了我大魏,真是牺牲太大了,乃女中巾帼。甚至有的贯会拍皇帝马屁的,还想议出来一个美好的封号,以表彰公主的爱国之心。因为皇帝觉得太“欲盖弥彰”,而就此作罢。
太子刘望百般算计,如愿以偿,从皇帝那里得到了兵权,意气风发,认真指挥这场战事。既有让夷古国称臣俯首之意,又有让陛下观看自己才能之说。皇帝清明,膝下虽有数位皇子,但刘望太子的位置,从来坐得很稳。但虽然稳,别的皇子的娘家,都蠢蠢欲动,想为自己的主子寻找机会。但到刘望拿到兵权这一刻,几位年长的皇子恍然,发现太子的地位前所未有的稳固,再争,恐怕也争不过。一时间,诸人意兴阑珊,也有人不动声色地倒向太子一方。
而下棋下到这一步,太子身后最大的功臣,就是谋划这一切的徐时锦。她诱引双方入局,达到自己的目的。虽利用了太子,但仍给爱人送去了一个锦绣前程。可惜她所为,除少数几人,无人得知。
太子不光有这么一件事。他已过弱冠之龄,婚事再无法推脱。陛下交代礼部,为选太子妃,交给太子亲自过目。待战事一稳,太子妃就入主东宫。
徐家家主谨慎请徐时锦过去谈话,问及她和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