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的剧情成形了,至于合不合理没有人在意,只要足够精彩就行了。
对于这个话题,有人称赞凌寒,而更多地则是调侃与斥责。
不过这一切,凌寒本人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依旧是早晨天不亮就开始晨跑,将自身体能发挥出来。
郑克祥回到府中,已经是事发后第二日。
听了管家的回禀后,郑克祥正欲要追责凌寒办事不利,结果凌寒直接登门,将御赐金刀物归原主,并且提供了帑银的藏匿地址。
郑克祥见金刀没有被盗,心中悬着的心才算落下来,又得知帑银藏匿于大佛寺,于是就率领兵马前往。
在荒废已久大佛寺中,果然搜出了府库帑银。
“凌寒,此事你办的很好。”郑府客厅里,郑克祥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凌寒一脸惭愧:“十万帑银,晚辈只追回半数,况且也未能擒获盗贼,实在是有愧!”
“不,你无需自责。”郑克祥摆了摆手,“其实所谓十万帑银,不过是个虚数而已,这些当官之辈,多是监守自盗,老夫也见怪不怪了。至于那盗贼么,也无关紧要,你有此功劳,老夫保你安全无虞。”
“晚辈明白了。”
“哦?”郑克祥眼神一闪,露出一抹意外,“你是个心思如尘的人,若是能够收敛随意疏狂之态,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伯父谬赞了,晚辈不过是乡野一俗人,几经波折,若非伯父荫护,晚辈早已垂死于牢中了。”
“哈哈哈!你小子,虽是狂妄了些,但说起奉承话来,倒是极为悦耳。”
凌寒默默一笑,倒没有再说什么。
从言行之中,凌寒看出了郑克祥的真实意图。
按照朝廷的规制,略阳府这十万帑银,是留作边关驻军日常军饷后勤补给之用。
但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凌寒明显看得出,郑克祥与利州路地方官员有矛盾,而且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开始凌寒以为,这是文臣与武将之间天然矛盾,如今经过这批帑银事件后,凌寒算是彻底明白了其中根源所在。
朝廷地方官府,有义务提供军队的后勤补给,但却有权力节制与调配补给的额度。
由于宋朝崇文抑武的政体建制,导致地方文官盘剥克扣饷银,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风气。
而这种风气并且得到了朝廷的默许,因为文官们有着很好地理由:他们是为了节制地方军队扩编独立,遏制武装势力割据一方